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华人世界
›
南洋富少杨志民新婚别离——14天伉俪,45载守望,终闻悲 ...
菲龙网管理员15
有 1 人收听 TA
1950
主题
1964
回复
2860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华人世界
订阅
|
收藏
(
2965
)
菲龙网管理员15发布过的帖子
0/223
要亲手为父报仇?杜特尔特儿子约架单挑菲国警总长!
0/185
亚行看衰菲律宾未来,下调经济增长预期!
0/183
马科斯政府以高利率借款200亿比索
0/221
总统府此举遭民众声讨,马科斯紧急出面要求内政部停手!
0/83
那莫沓示仙拉巴乙菲华工商联合会新届就职
0/85
中正学院双喜登场 全球华语朗诵赛大放异彩
0/397
又有两个台风?菲律宾持续强降雨,190万人受灾、12人死亡
0/372
菲国警总监会见华商领袖,商讨修改法律,遏制绑架犯罪!
0/415
前总统发言人:特朗普抓住了马科斯的蛋!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南洋富少杨志民新婚别离——14天伉俪,45载守望,终闻悲讯
时间:2025-7-23 10:21
0
98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红色文化华侨研究会:
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它刻下的离别与遗憾却在无数家庭的血脉中无声延续。香港居民杨正红的寻亲求助,希望能借助网友的力量,跨越时空寻找他的爷爷——杨志民。
杨志民并非普通战士。他是抗战烽火燃起后,第一批从菲律滨奔赴延安的热血华侨青年,是载入史册的“开路五先锋”之一。然而,投身前线仅一年多,他便与家中彻底失联。新婚仅14天的妻子,从此陷入漫长的等待,十年、二十年、四十年……直到第45个年头,一个残酷的真相才姗姗来迟。
南洋赤子:新婚燕尔赴国难
“我爸爸今年80岁了,身患四种癌症,身体每况愈下,但心中始终有个未了的心愿——寻找爷爷杨志民。”杨正红说:看著父亲饱受病痛折磨仍执著寻找,他毅然接过了接力棒:“我来替您找!”这个决定,让父亲倍感欣慰。
促使杨正红踏上寻亲路的,不仅是病重的父亲,更是对奶奶的深切心疼。“奶奶和爷爷结婚才14天,爷爷就悄然离家抗日,从此音讯全无。奶奶守了一辈子寡……她太苦了。”杨正红从小便对奶奶充满怜惜,竭尽孝心。
那么,杨志民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杨正红也是在寻找过程中才逐渐拼凑出爷爷的形象。
爷爷杨志民祖籍福建晋江南门外亭店村(今属泉州鲤城区),1915年生于菲律滨宿务一个富足之家。学生时代,他大量阅读进步书籍,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心向革命圣地--延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国共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海外华侨闻讯,在人力、物力、政治上鼎力支持,更有大批青年毅然回国参战。时年22岁的杨志民,正是其中一员。
家人极力反对他回国。为挽留他,家人匆忙安排了一门亲事,让他回老家亭店村成婚。1937年11月,杨志民与奶奶黄速治在故乡完婚。奶奶同样出身富家,知书达理,其父在南洋经营大型超市,她作为长女留守老家照看祖业。这本是一对门当户对的新人。然而,国难当头,爷爷抗日心切,毅然在新婚第14天,告别妻子,奔赴延安。
延安岁月:“开路先锋”与革命引路人
与杨志民同期到达延安的,还有四位泉州籍旅菲华侨:张极生(牺牲)、蔡振声、杨再成、孙裕权。他们五人,被誉为旅菲华侨青年“开路五先锋”。在他们的感召下,更多泉州籍华侨青年陆续回国,进入“陕北公学”学习。
1938年3月,杨志民在陕北公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月后,他被抽调到“陕公”第22队第一区队,并担任党小组长。这一时期,他曾给家中寄过信和一张身著军装的照片。这成了他与家人最后的联系。
同年8月,杨志民被分配到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走上抗日最前线。自此,他再无音讯。新婚妻子黄速治,开始了望穿秋水的漫长等待。5年、10年……抗战胜利了,全国解放了,丈夫依然杳无音信。当年出嫁时年仅16岁的奶奶,独自在老家苦守著渺茫的希望。
苦守与传承:乱世中的坚韧母爱
时局艰难。因爷爷家既是地主又是华侨,“成分”很高,留在老家的奶奶在特殊年代备受冲击。生活窘迫,她收养了一个孩子,取名杨棋龙(即杨正红的父亲),以慰藉孤寂,也为了有人养老送终。
“那时奶奶有个开金行的朋友,家境好,孩子多,看她可怜,愿意过继一个孩子给她。当时有两个孩子可选,一个白白胖胖,一个黑黑瘦瘦。奶奶想著黑瘦的好养活,就选了黑瘦的男孩。”杨正红回忆道。这个选择,在艰难岁月里给了奶奶活下去的支撑,也意外地连接起一段超越血缘的深情。
杨棋龙长大后当了老师。经历过特殊年代,他对“黑”字心有余悸,给三个孩子改名都带“红”字:姐姐叫明红、秋红,杨正红则直接用了“正红”。
随著时代变迁,海外关系逐渐松动。1976年,杨棋龙办理了去菲律滨接受祖产的手续,途径香港时,因香港急需人才,他选择留在香港。全家后来也陆续移居香港。唯有奶奶,依然固执地留在泉州老家,等待那个或许永远也不会归来的丈夫。
迟来的真相:45年守望终成泪
这一等,就到了1981年10月。时任南京军区步兵学校副政委、江苏省建设兵团第三师正师职副政委施纯亮,经过多方辗转打听,终于找到了泉州亭店村的杨家祖宅,见到了他敬重的老战友杨志民的遗孀——黄速治女士,他尊称她为“嫂子”。
施纯亮与杨志民在陕北公学同窗共读,杨志民是他的党小组长,他对杨志民充满敬重。这次见面,施纯亮带来了一个迟了42年的噩耗:杨志民早在1939年的一次“反扫荡”战斗中,就不幸牺牲了。
隐忍了45年,时年60岁的黄速治奶奶,终于再也抑制不住,放声痛哭。45年的等待、期盼、煎熬,在这一刻化作了决堤的泪水。
在施纯亮的帮助下,奶奶写信给时任安徽省总工会主席的陈庆泉(也曾任职陕北公学),请求协助调查落实爷爷牺牲的具体情况。陈庆泉多方致函查询,但因年代久远、部队番号难以确认,加上杨志民在决死队时间较短,他在哪次战斗中牺牲、安葬于何处,均无法查证。
最终,陈庆泉将奶奶的报告转至泉州市民政局。民政局回复认定:杨志民家属应按革命家属对待。这虽是一纸认定,却无法告慰英灵,也无法抚平奶奶心中关于丈夫下落的巨大空洞。
未完的追寻:落叶何时能归根?
此后,奶奶黄速治开始了另一场“战役”——为丈夫争取应得的荣誉,并想寻找他的埋骨之地,让他魂归故里。她将珍藏的爷爷军装照交给了统战部门(可惜后来因对接人出国,照片遗失)。
奶奶一直坚持到八十多岁,在儿女们的强烈要求下,才移居香港。2010年6月21日,带著未了的心愿,黄速治奶奶在香港逝世。杨正红为奶奶举办了隆重的佛教葬礼,祈愿一生孤苦的奶奶能往生极乐。(上) (杨正红述说/刘霞·记录)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