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资讯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赏丝路明珠的绚烂画卷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75683
主题
76137
回复
96711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国际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6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21
野田佳彦质问高市早苗:对于日中关系恶化,你认为自己应承担什么责任?
0/22
高质量发展故事汇|做好“五篇大文章”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0/24
高质量发展故事汇丨尹艳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0/148
两名中国人冒充菲籍还想买枪?另有3人违规打工同遭拘捕!
0/39
有“技”青年 一展所长
0/45
“我身边越来越多同学主动学中文”
0/43
2025,留学新动态
0/49
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环球热点)
0/44
五百孔院惠八方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赏丝路明珠的绚烂画卷
时间:2025-11-27 14:51
0
40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艾德莱斯绸。
观众正在展厅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供图
和田古称于阗。和田南枕巍巍昆仑,北抵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源于昆仑山的和田河、克里雅河、尼雅河等,由南向北冲积出肥沃的绿洲,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孕育了丰富而绚烂的文化。
日前,“万方乐奏有于阗——新疆和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亮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览包含近600件展品,系统呈现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阿依旺赛来民居营造技艺、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等30项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还通过影像播放、技艺演示和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在展厅里,观众可以边观非遗技艺、边赏新疆歌舞,还能品尝新疆美食,切身感受和田灿烂丰富的文化。
玉出昆冈贯古今
漫步展厅,一百余块来自和田市昆仑古事馆的玉石珍品与多件由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精心雕刻的和田玉作品交相辉映,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欣赏。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玉文化史。“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千字文》中的名句,道出了中国古人心目中对于黄金和美玉代表性出处的理解。
发源于巍峨雪山的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在阔什塔什附近汇合成和田河,自南向北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终注入塔里木河。夏季丰沛的冰雪融水会形成洪水,将昆仑山中的玉石冲入河底,待到洪水季节过去,运气好的话,人们便能够在河中寻到美玉。
和田以玉名世。在丝绸之路开通前,就有了一条以和田地区为起点的玉石之路。
在距今已有6000年的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和田玉制成的玉器;在距今已有4000年的二里头遗址中,出土了和田玉材质的白玉柄形器;在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更有近300件出自和田的青玉。
和田玉质地温润,色泽晶莹而又厚重,被中国古人赋予了众多美好的象征。礼器、玺印、生活用具……和田玉在古人手中幻化万千。向西,玉石之路穿过中亚、西亚,路线与后世的丝绸之路大体重合,促进了沿线文化交流。
丝路明珠织幻彩
“这配色太漂亮了,绚烂、热烈,充满生命力。”业余绘画爱好者小霍在展柜里的艾德莱斯绸前流连驻足,将每件展品一一拍照。“这是我第一次了解这一非遗技艺,突破了我对丝绸艺术的原本认知,让我对画面色彩设计有了更多灵感。”她告诉记者。
艾德莱斯意为“扎染”,讲究先染后织,图案融合地域特色,常见石榴纹、巴旦木纹、手鼓纹、羊角纹等,色彩梦幻绚丽。2008年,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田市吉亚乡被认为是这一技艺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和田是西域最早掌握养蚕缫丝技术的地区之一。中原的农耕技术,植桑养蚕、缫丝纺织技艺,造纸术,以及中原的文化艺术在和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据考证,在公元220年前后,中原地区的蚕桑生产技术传入和田,这里发展成为丝绸之路上主要的蚕丝生产区之一。8世纪后,这里桑蚕业发达,已生产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缎丝、织锦,不仅能中转产自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丝绸,还自产丝绸,成为重要的丝绸供应地。
展柜里,艾德莱斯绸制成的领带、钱包、扇子等多种类产品琳琅满目。如今的吉亚乡,仍保留着古老的扎染技术和木制织布机。与此同时,当地还通过机器织造、创新设计等,让艾德莱斯绸进一步走向世界。
在一旁,质地柔软、图案独特的和田地毯和具有柔嫩、防虫、拉力强、不褪色、吸水力强等特点的桑皮纸毫不逊色,共同为观众呈现和田各族人民的古老智慧结晶。
齐心骈阗同聚力
在展览后半场,非遗场景还原成为观众眼中的亮点。
“这展看得我想要计划明年去新疆旅游。”“这些精美的非遗展品背后,是可触摸可感知的历史与文化。”坐在1∶1复刻的阿依旺赛来民居木炕上,观众们耳边是手工编织艾德莱斯绸的“嗡嗡”声与地毯织机的“咔咔”声,眼前是木卡姆展演,手边还可以拿起一杯和田药茶细品滋味,沉浸式感受新疆生活气息。
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各族人民共同的努力。展厅中,一组音乐学家万桐书的手稿展示吸引不少观众拍照打卡。
上世纪50年代,新疆十二木卡姆艺术濒临消亡,为抢救这一珍贵的艺术,以万桐书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们不畏艰辛,搜集、记录、整理、出版十二木卡姆曲谱,使这一古老的音乐瑰宝得以继续回响在天山南北。
和田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东方的丝绸、瓷器,西方的香料等都在此交易集散,中原文化在该地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同时这里也是中国接受外来文化与艺术的重要一站。作为贯穿亚欧大陆的要道,丝绸之路发挥着文化与艺术交流的作用。生活在这里的多民族互相融合、交流,共同谱写了绚烂多彩的文明。
如今的新疆,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共绘一幅安定祥和的锦绣画卷。(本报记者 黄敬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27日 第 11 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