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越限越猖獗 整治“摇一摇”广告迫在眉睫

时间:2025-11-13 11:11 0 1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封面新闻记者 吉星
10月30日,多名网友曝光广州地铁APP在地铁过闸界面弹出广告,严重阻碍过闸效率,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无独有偶,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电商平台的“摇一摇”广告同样让消费者怨声载道。公众形成了共识,是时候出手遏制泛滥的“摇一摇”广告了。
从趣味功能到强制霸权 “摇一摇”如何遭到抵触
“摇一摇”功能与智能手机的诞生相辅相成,而首先将这一功能深入人心的就是微信。从最初的交友手段,到跳转链接的便捷方式,再到春晚上其乐融融抢红包的互动途径。摇一摇手机,就能打开新链接,很是新奇。而且摇一摇功能的主动权还掌握在消费者手中,相对来讲还算公平。
然而,资本的逐利性让企业渴望用户频繁进入自己的平台,从而获得流量。于是企业和广告主在“摇一摇”功能动起了心思。在开发应用时,将启动手机内置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的触发阈值降低,用户但凡有轻微的移动手机,都能够引发手机跳转到广告或平台链接。甚至让人吐槽,手机的摇一摇功能“比地动仪还要灵敏”。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强行从消费者手中抢走了摇一摇的权限,消费者使用APP时被迫跳转。虽然企业捞到了流量,但是消费者因此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手机变得越来越不便利。更可怕的是,部分不良平台通过广告SDK超范围收集传感器数据,拼凑用户行为轨迹,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最小必要”原则,沦为隐私泄露的“黑色通道”。因此,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多个机构点名批评“摇一摇”广告。
越限制越猖獗 强制标准难施行
面对猖獗的“摇一摇”广告,政府部门也并非没有采取措施。早在2022年,电信终端产业协会在工信部指导下发布了《App用户权益保障测评规范》,要求App信息窗口不能欺骗性跳转,并具体设定了“摇一摇”广告的触发门槛:加速度不小于15m/s2,转动角度不小于 35°,操作时间不少于 3s。2023年2月,工信部就发布通知,明确禁止高灵敏度“摇一摇”诱导操作。今年7月,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编制《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摇一摇广告触发行为安全要求》(一下简称“《安全要求》”),明确App应设置便捷的关闭渠道和合理触发阈值。力图不让用户正常用手机时,强制跳转到其他界面。
然而,实际的整治效果事与愿违。广告SDK开发商通过“动态调整参数”“伪装合规触发”等手段钻空子——监管检测时提高阈值,日常运营中暗中降低,形成“监管-规避-再监管”的恶性循环。而且,无论工信部通知,还是《安全要求》,都属于政策和行业标准,对“摇一摇”广告的法律约束力不足,相较于上亿的广告收入,罚款显得如此微不足道。这些困局的背后,是技术发展速度与监管能力的失衡,更是商业利益对公共权益的公然侵蚀。
整治“摇一摇”广告 需要多管齐下
整治“摇一摇”广告已经成为了消费者的共识,但是依然存在着APP开发者、广告主这一巨大阻力。因此整治“摇一摇”广告这一网络“牛皮癣”,需要多方通力合作。
“双十一”期间,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始对淘宝“双11”期间霸屏广告展开调查,得到了社会广泛反响,被视为治理“摇一摇”广告的开始。也有媒体呼吁,完善广告法相关限制与处罚条款,将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用强力手段限制“摇一摇”广告泛滥。
与此同时,手机厂商也开始为“摇一摇”广告上“紧箍咒”,目前安卓、鸿蒙生态都开始向消费者开放陀螺仪权限。用户可以在手机设置菜单对具体APP开启“访问设备动作与方向”或“身体传感器”权限,可以禁止APP启动陀螺仪、加速器,触发“摇一摇”广告。但是这往往容易“误伤友军”,将需要使用陀螺仪、加速器的导航类APP的权限关闭,导致功能无法正常使用,且操作繁琐也并非上策。
DSC0001.jpg

OPPO手机放开了设置“身体传感器”权限
平心而论,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盈利无可厚非。“摇一摇”广告的合理利用,是互联网经济活跃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从平台企业的角度来说,“摇一摇”广告泛滥,其实是一种竭泽而渔,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和耐心。平台企业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将用户体验置于短期利益之上,这才是一个长期运营的企业需要关照的事情。
综合来看,只有法律监管、行业自律多管齐下,“摇一摇”广告才能得到有效限制,才能真正实现商业利益与公共权益的平衡。只有当用户的权利获得尊重,技术发展的红利才能真正造福全社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