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资讯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娱乐新闻
›
《震耳欲聋》提醒人们:你可能“聋”,但绝不要“哑”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6107
主题
156124
回复
182606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娱乐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7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44
《许我耀眼》景气指数提升,《兰香如故》网传男主杀青丨剧日报
0/49
新电子榨菜古装下饭喜剧《芬芳喜事》笑疯了,原班人马太对味了!
0/69
上过床、订过婚的男女,分开还能做同事?《许我耀眼》林涛很可疑
0/44
郑州和西安争当“微短剧之都”,成都在一旁默默憋大招
0/56
内容宇宙、观众留存,《盛夏芬德拉》式短剧正在拼“体系养成”
0/41
《权游》“魔山”演员晒打游戏照片:我爱玩《CS》
0/44
一度要被404的美剧,这题材让人窒息
0/40
成毅和罗云熙新剧要对打,都是古装剧,这下观众要追不过来了!
0/40
原来他们是夫妻,《沉默的荣耀》他中年大火,娶大学同学恩爱20年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震耳欲聋》提醒人们:你可能“聋”,但绝不要“哑”
时间:2025-10-9 16:38
0
38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自我成长专刊
影视作品心理分析
AC专栏
在上海港汇的路演现场,这是我准备对导演万力和主演檀健次说的话:
《震耳欲聋》堪比中国版的《辩护人》,但又比宋康昊那一版有更深刻的立意,因为它提醒人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辩护人”。
遗憾的是,我坐在后排,没有机会把这段评价告诉给他们,所以就写成文字,也把我的思考与大家分享。
之所以说这是中国版的《辩护人》,因为故事的框架和人设转变相似,檀健次饰演的律师李淇和宋康昊饰演的律师一样,早期都没有什么“正义”之心,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甚至做了一些有道德瑕疵的事。
然而,现实中身边人的遭际,让他们选择站出来,对抗“强权”,《震耳欲聋》中是为了聋哑人群站出来对抗金总和刘会长为代表的“资本”,最后实现了自己人生的跨越。
但是,《震耳欲聋》在这个框架之外,是有惊喜和递进的。
比如,它提醒了人们:
其实
“
聋哑
”并不是一种生理属性,而
是一种处境。
这一点,我想很多人转念一想便能心领神会:
我们虽然是健康的“听者”,拥有很好的听力,也能够自言自语,但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并没有人真的听我们说的话,我们是“不被听见”的。
当然,在很多时候我们也听不见别人,这也是“聋”。
说的更远一点,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事,我们也听不见,或者不被允许听见。这也是一种“聋”。
至于“哑”就更是如此。
没有办法为自己发声,总在保持各种意义上的沉默
、
妥协。
是胆小,是讨好,
是选择原谅
……无论你怎么解释都好,就是“装聋作哑”。
所以,“聋哑”是一种生活处境。
电影虽然把镜头对准了聋哑群体,但是在方方面面也映射了当下群体的“聋哑”的处境。檀健次饰演的“正常人”,就是电影中“装聋作哑”的典型。说起来,《辩护人》中宋康昊饰演的那个律师,大部分时候也是这种“聋哑”,可见这确实是一种集体的处境。
因此,当你置身影院,不会觉得电影中的聋哑群体是外者,与自己没有现实关系,你反而会觉得他们的生活,自己也能感同身受,因为我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被听见,也失去表达的权利。
既然如此,就要问问自己,是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的。
电影首先一上来就告诉我们,是“威逼”,是“资本”和他们的“打手”欺负人,导致弱势群体很难发声。
我们往往也用这种理由解释自己的孱弱,然而,“威逼”往往和一个词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利诱”。
如果世界运行法则只有压迫,这个机制也很难维系,因为人在没有盼头的时候,是很难忍受下去的。让他们忍辱负重的关键,就在于受苦受难之际,还要给一些希望的可能性。
比如,电影中聋哑人买的金融理财产品,就是给他们苦难的人生,一些希望的可能性。现实生活中,多少普通家庭不也是这种金融理财产品的受害者,他们之所以会上当受骗,不也是在这里看到了一些希望的可能?
又比如,当有一户人家被“威逼”,其他同样购买金融理财产品的聋哑人,还是没有选择“引以为戒”,是因为他们太好骗吗?不是,因为“运行法则”还在“利诱”,告诉他们:只要听话,“坏事”是不会轮到他们的。所以,他们选择了服从,没有想到总要“轮到自己”。
又比如檀健次饰演的主角,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生理想就是从底层格子间,爬到32楼,即上海高级写字楼里办公,从修不好的抽水马桶变成黄金马桶。这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利诱”,让他为了这种看似不错的生活,对生活中的种种继续“装聋作哑”。
然而,
这样的
生活
,和众多会暴雷的理财一样,也是
一场庞氏骗局,让你不断的为之付出,
但是挂
在驴面前的胡萝卜
,你永远盼望,但永远吃不到。
外部的压迫,是会让人“禁声”,但是内在的阻抗,会让“禁声”期变得更加持久和漫长,因为谁都不想告诉自己:
原来一直以来的努力和付出,到头来是一场别人精心设计的
“把戏”,自己彻头彻尾“被耍了”。如果是这样,那索性就不要醒来。
一个人之所以“装聋作哑”,还有一个因素,是我们不想触及内心最深层的羞耻感。
这一点,电影通过檀健次饰演的CODA律师李淇作了生动展现。
CODA的意思是,父母是聋哑人,孩子是听力健全的。你不要以为这是一种幸运,这可能也是一种魔咒。小时候,我有同学的父母就是残疾人,所以我大概能理解,作为残疾人父母的健康孩子,会在学校里遭遇怎样的“歧视”和指指点点。
但是,这还不是最伤人的。
让李淇最“难忘”也最“羞于启齿”的事情是:
学校要给他募集捐款,让他在全校做一个报告,报告的内容是关于自己的父母,然后一个个同学和老师,给他捐助。
你可能以为这是好心,但这恐怕是让他最想“逃离”的时刻,因为这一刻的他,恐怕是最感到“羞耻”的,比那些坏同学背后喊自己是“哑巴的孩子”,还要让他“羞耻”。
我之所以知道这点,是因为我小时候那个残疾人父母的健康孩子,也就是我的同学,也经历过差不多一模一样的事情。
一个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是一回事,他
的
这种生活被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
看待,是另一回事。
你可能会觉得,那么多人帮助他,应该很开心啊,但是这就是从来没有站在他的角度,去听他的心声作出的误解。
站在他的角度,他极其不愿意被人这样“施舍”,但是站在他的位置,又无法拒绝,只能动弹不得在那里待着,因为他不得不为了让生活变得好一点,去接受这样的“施舍”,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好一点。
他的真实感受,是不被听见的。当然,他自己的真实感受,他自己也不想听见。
于是,索性用一块布,全部遮盖起来,用一块隔音板,把内心深处的羞耻,全部遮盖起来。
电影中,是李淇多次拒绝帮助聋哑群体的援助,这不能仅仅看做是因为帮助他们“收益”比较少的“势利”,说到底也有回避刺激内心深处“羞耻”,想要逃避面对的深意。
因此,
我们很多时候的
“装聋作哑”,便源自我们自己的逃避之心,而逃避的背后,其实是自己也不愿意承认的那个自己。
然而,那个自己,就是你的一部分,而且很可能是更为真实的你,是你真正要去拥抱和善待的自己。
如果一个人无法消除这种内心深层次的羞耻感,那大概率是无法为自己发声的。
说到“聋哑”是一种处境,很多人大概会联想到,很多人已经很习惯沉默以对。还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沉默的螺旋”“沉默的大多数”。
很多人,都选择“不表态”。
确实如此,但是“不表态”不代表没有态度。
我认为,与去说是“沉默大多数”,不如说,是大多数在等待有人为自己发声。
用电影的叙事表达,是在等待一个“救世主”。
韩国电影《辩护人》就是在讲一个“救世主”律师的出现,因为他的出现,拯救了多少人云云。
我之所以认为《震耳欲聋》立意更好一些,除了洞察到东亚社会集体性“聋哑”处境外,还因为他给了一个很棒的结尾:
电影虽然有檀健次这样“勇敢”的律师,肯站出在法庭上对抗“资本”,但最后要让坏人被惩处,并不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甚至他已经没有可以发挥的余地。
最后,
能够翻盘的关键是,每一个或因为害怕或因为觉得自己渺小的聋哑人,一个个站了出来,用自己的
“声音”,让别人“听见”了自己。
这一幕的隐喻含义太强了:
“檀健次”
可以成为一种站起来动员的力量,但是他没有办法代表
也不应该代替
这些人发声
,因为这种
“发声”究竟是个例,是没有什么普适性的,说到底还是在求一个“救世主”来拯救自己的“聋哑”处境。
我们总是希望有这样一个人出现,这个人能帮助脆弱的自己,能为自己发声,而自己只要躲在这个人后面就可以了。
而这恐怕是“聋哑”从一种个体处境,渐渐演变成集体处境的关键:
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去做这个“救世主”,做自己的“传声筒”,然后这样的人太多了,于是大家都习得性“聋哑”了。
电影给了一个非常高立意,也具有启发意义的结尾:
要打破这种
“
聋哑
”
的处境,你自己要站出来
为自己
“发声”,你的身后,没有其他人了。
电影特别科普,聋人并不代表就是哑的,他们依然可以发出微弱的声音。
“我是聋了,但不是哑了”。
这可能也是一种积极预示:
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可能没办法听见或被听见,因为很多信息的不对称和封闭,亦或者是你的身份比较卑微的缘故。
但这不代表你是“哑”的,你依然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不管声音是好听难听,声大声小,口齿流利还是可能不那么清晰。没有关系,你依然可以为自己发声,为自己辩护。
不要祈求有一个人为你辩护,你要成为自己的辩护人。
请记住:
你可能聋,但你不哑。
End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听过许多人的故事,也有了自己的故事。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4500小时,人际整合取向,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历史人文、社会心理学、哲学思想史。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email protected]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
会员
】,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