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莉莎校长的致辞更是将“母语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解析得通透彻底——“菲律宾的历史,是用母语写就的抗争史。殖民时期,先辈们用母语传递抗争信号;和平年代,母语是我们区别于世界的身份印记。今天孩子们站在这里,不是单纯的表演菲语,而是用母语唤醒血液里的民族基因。”她指向台上的菲语标语“Ang wika ay kaluluwa ng bayan(语言是民族的灵魂)”,向全场人员动情地疾呼:“看,这就是传承的模样。”
十年级学生的集体朗诵《Mga Simbolo ng Bayang Pilipino(菲民族的象征)》,则将这份“亲切”升华为民族自豪。领诵的同学手持祖父留下的旧菲语课本,声音清亮——“从马荣火山的轮廓,到巴朗盖(古代菲律宾社区)的团结,我们的语言里,装着整个民族的模样!”当她念出“先辈用母语写下自由,我们便要用母语守护自由”时,台下学生自发举起手来,连成一片生生不息的“语言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