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资讯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ChatGPT负责人深度复盘,爆4o复活内幕!过快下线是失误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5734
主题
155751
回复
182217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77
墨写的谎言,遮不住的真相 | 新漫评
0/84
全球治理倡议是当前世界中的“稳定器” 丨世界观
0/81
降息难解美国经济之痛
0/77
文化观察:海外自媒体达人为何爱上中国之旅?
0/71
(经济观察)3.0时代中国东盟开放合作迈向新高度
0/71
(财经天下)三问美联储年内首次降息,对股债汇影响几何?
0/73
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开幕
0/64
《731》的现实意义,远超电影本身
0/80
一枚小徽章,铭记一段国共合作抗战史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ChatGPT负责人深度复盘,爆4o复活内幕!过快下线是失误,将迭代模型人格
时间:2025-9-19 09:42
0
50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新智元报道
编辑:元宇
【新智元导读】
GPT-5上线引发全网吐槽。8月14日,ChatGPT负责人Nick Turley深度复盘了GPT-5发布「风波」,并详细总结了此次产品发布中的失误:比如过快下线GPT-4o、低估用户会对模型的情感依恋、没有让用户建立起「可预期性」等。
Nick
也分享了OpenAI的产品设计哲学,要坚持「真正对用户有帮助」的原则。
「还我GPT-4o!」
GPT-5发布后不到一周,在用户强大的反对声浪中,OpenAI不得不火速宣布GPT-4o等前代模型回归。
至此,大家才意识到:用户对4o等上一代模型,已经产生了深深的「依恋感」。
下线4o,已经不再是产品升级那么简单了,更像是忽然从用户身边带走了一位熟人或伙伴。
尤其是对于深度用户来说,这一点更为明显。他们很多都是4o等前代模型的忠实拥趸,反弹情绪也更为强烈。
这一点令Altman,以及一直领导ChatGPT开发的Nick Turle都始料未及。
于是,便有了GPT-4o的火速回归。
事实上,GPT-5的发布会,给了OpenAI一个很好的反思产品的机会。
一周之后,Nick Turley在《The Verge》编辑Alex Heath的采访中,深度复盘了GPT-5发布后面临的用户差评风波,以及他的一些思考。
对谈中,
Nick
详细总结了GPT-5发布的一些失误,比如:
过快下线GPT-4o、低估用户会对模型的情感依恋、用一个模型适用所有用户、没有让用户建立起「可预期性」等。
Nick表示,OpenAI已经认识到持续迭代模型人格的重要性,并提到通过一个Model Behavior的团队来推动这项工作。
同时,
Nick
也分享了OpenAI的产品设计哲学,是帮用户解决长期问题、达成长期目标,而不是让用户尽可能留在产品里。
「真正对用户有帮助」,才是其设计产品的核心原则。
忽视用户情感
让GPT-5发布后迎意外暴击
忽视用户的「依恋感」,让GPT-5在发布不到一周后,便被网友锤爆了。
用
Nick
的话说,「很多意外都是写进常态的」。
但也没办法,ChatGPT现在有7亿周活用户:用户太多,千人千面,众口难调。
这搞得
Nick
着实头大,几天后他在接受《The Verge》采访时,仍在「消化」这次发布会所带来的影响。
他先是总结了GPT-5发布的两点失误:
Nick:第一,GPT-4o下线走得太快了,至少在过渡期没有继续提供GPT-4o;第二,低估了用户会对一个模型有如此强的情感依恋。真正的挑战,不在于产品本身的升级,而是人们对模型「人格」的强烈感受。
这两点失误,让
Nick
认为应当更认真地思考,如何在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上进行产品升级和管理。
Nick表示,OpenAI已快速修正了这两点错误。
一是将原有模型重新提供给ChatGPT付费用户;二是对GPT-5的个性进行更新,上线了「选择你自己的性格」的能力。
8月13日,Altman发布了ChatGPT的更新信息,已经将4o恢复为所有付费用户的默认模型,他们可以在网页设置中切换o3、4.1、GPT-5 Thinking mini等其他模型。
Altman称在过去几天学到的一点,是真正认识到:要打造一个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更多模型个性的世界——解决方案,就是要让更多用户能够自由定制ChatGPT的风格。
Nick提到了一个原则,要努力去理解4o身上的一些原本没有被足够认识或重视的东西,比如模型人格对用户的情感价值。在这方面,GPT-5也要向4o看齐,变得更温暖和友好一些。
实际上,Sam Altman已经在GPT-5发布后表示,在过去大约一年,OpenAI就一直在密切关注用户对GPT-4o的「依恋感」,但并没有太主流的关注。
这次发布会风波,引发了OpenAI对ChatGPT产品「模型人格」的重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优化契机。
放弃模型选择
用一个模型适用所有用户
放弃模型选择,试图用一个模型搞定所有用户,是OpenAI在GPT-5发布上的另一个失误。
这导致了OpenAI在发布GPT-5时,没有做分阶段发布。
Alex:这个决定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是成本因素吗?
Nick:这绝对不是成本问题,而是为了追求简单,这也是ChatGPT做产品一贯的核心原则。
在Nick看来,让用户自己去搞清楚「用哪个模型回答哪个问题」,认知负担非常重。
而且在用户调查中,Nick也反复从用户那里听到:他们希望得到的是一个「产品」,不是一堆「模型」。如果OpenAI能根据问题,为他们做出合适的选择,他们会很喜欢。
Nick一直认为,大多数用户需要的是像macOS这样的产品:
既能面向大部人做到简单易用;同时,对于深度用户,他们也可以进设置、打开终端、把各种开关和参数都调起来。
同样,Nick也希望将ChatGPT做成macOS式的产品:
Nick:对于普通用户简单易用,重度用户也能按自己喜好配置一切——包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模型。
因此,面对重度用户,ChatGPT一直是坚持要保留所有旧模型的。
但这次的失误之处在于:他们在7亿用户基础之上,对重度用户的分布产生了误判,低估了在其他一些套餐中也存在很多重度用户——正是这些重度用户对旧模型的「依恋感」,让他们在网上掀起了反对声浪。
没有让用户建立起「可预期性」
凡是成功的产品,都有一个成功的「预期管理」。
符合或者超越用户预期,必会赢得用户追捧;违背或忽视用户预期,势必令用户唾弃。
GPT-4o的过早下线,就是踩到了违背「用户预期」的红线。
随着GPT-5,以及未来GPT-6等一系列新模型的发布,旧模型何时「退休」也被提上日程。
Alex:OpenAI对此是否有已经有了明确安排?
Nick表示,这点十分必要,而且OpenAI也在着手做这件事。但必须坚持一个重要原则:给用户一定的「可预期性」,尤其是在目前用户基数的前提下,这样做尤其重要。
Nick:关于用户的「可预期性」,在企业版里OpenAI已经这么做了。目前的做法,更像是将这一原则进一步拓展。
这也是此次发布会,OpenAI获得的一个非常明确的经验教训。
谈到4o的「退休时间」,Nick表示,目前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Nick:我们想先真正搞清楚4o擅长的地方。如果没有非要让它下线的重大理由,我很乐意把它保留下来。
为了保持用户的「可预期性」,Nick称,未来4o真的要下线,一定会提前沟通。
所以,具体怎么做,取决于我们学到了什么。
Nick:我觉得这件事需要多去倾听,这也是做 AI 非常独特的一点:你在发布之后会学到海量信息。基于这些,我们会拿出正确的方案。
模型人格与「优化哲学」
与其猜测4o何时下线,更让Nick感兴趣的问题是:
到底大家是喜欢4o本身,还是喜欢4o身上的某些具体特质?
比如,假设用户喜欢它「人格更有温度」,OpenAI也会把这个特质带到GPT-5上。
Nick称,OpenAI已经认识到持续迭代模型人格的重要性,并通过一个叫「Model Behavior」的团队来推动这项工作。
此外,还会通过Model Spec(模型行为规范文档),来帮助开发者和研究人员理解和审视模型行为,明确某些行为是设计上的有意为之,还是潜在的bug。
Nick:在未来几周甚至几个月内,还将持续迭代GPT-5的「感觉」和「行为」。这次GPT-5的发布,也为继续做这件事提供了一个好时机。
Alex Heath提到了这次4o下线后,用户在Reddit上的惊人反应:
「有人说,我一夜之间失去了朋友。这是我唯一的朋友;感觉像有人去世了;我不敢跟GPT-5说话,因为感觉像是在「出轨」;我感觉丢了那个很有同理心的同事……」
Alex:用户的反应为OpenAI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之前没有充分意识到,大家会有这么强烈的情感依恋?
Nick回答说,其实OpenAI内部已经关注这类现象有一段时间了。与此同时,他们也一直在担心:出现一个人们过度依赖AI的世界。
但让Nick没想到的是,人们会对某个「特定模型」产生这么强的感情——而不是对整个产品。
Nick:实际上,GPT-5已经解决了很多大家对4o的建设性反馈,甚至在整体氛围上也做了改进。但很多网友对此并不认账。
Reddit上的评论,让Nick觉得很有意思,它们显示出用户群体的极度「分化」:
Nick:有人特别爱4o,也有人强烈认为GPT-5更好,大家对自己选择的「热情程度」非常惊人。
用户的反馈,对Nick也有点「重新校准」的意味。
Nick提到,他在一两周前,曾写过一篇博客,在里面花了不少篇幅讲ChatGPT的「优化哲学」。
他非常想强调的一点是:
Nick:我们的目标,不是让用户尽可能留在产品里;相反,而是要帮用户解决长期问题、达成长期目标。这在很多时候其实意味着「在产品里花更少时间」。
所以,当Nick看到人们把GPT视作自己唯一而且最好的朋友时,这并不是他想在ChatGPT里主动营造的东西。
相反,Nick将这种「过度停留」,视作一种副作用。
比如就在8月16日,OpenAI宣布会让GPT-5由以前的过于正式,变为更加温暖和友好时,也有网友反对让GPT-5过度人格化。
如何衡量产品对用户的价值,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的问题,OpenAI也在这个问题上不断探索。
如何让7亿用户
可以毫不含糊地说YES
Alex Heath问了一个有关产品设计的灵魂问题:
Alex:如何平衡「产品目标」与「用户实际使用方式」之间的张力?
Nick说,当你在7亿用户的规模上运营,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你可以有正确而纯粹的目标,你也可以尽最大努力按照这些目标来构建产品。
在如何选择上,Nick提到了一个重要原则——「真正对用户有帮助」。
甚至,有时要说出用户可能不爱听的话。
基于这一原则,OpenAI也对产品做了一系列调整:
比如,OpenAI通过与多个国家和大量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交流,理解当人们过度使用产品,或者在不太健康的状态下使用产品时,该如何处理。
并以此修改模型行为,为模型上线了「过度使用提醒」,当用户以极端频率使用ChatGPT时,它会轻轻提醒你。
Nick提到了特别重要的一点,也回应了公众对OpenAI是否会探索广告模式的猜测:
Nick:我们其实并没有任何「让你在产品里花更多时间」的特别动机;我们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基础产品免费,如果你喜欢更多功能,就订阅。没有第二层目的。
在这一原则下,Nick也提到了检验好产品的标准,这也是他们经常给自己设的「思想实验」:
Nick:如果你认识的人正经历困难,或许刚失恋,或许对人生感到迷茫——你会不会真的、毫不犹豫、很有信心地推荐他/她使用ChatGPT?
Nick表示,对于OpenAI来说,这就是标准。他们会一直做到自己也有这种底气为止,在此之前他们不会停下来。
当然,Nick也坦言,有时这也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比如,当有人向你寻求人生建议,或者陷入困境时,你完全可以很轻松地把这些用例直接关掉,对用户说:「抱歉,这个我帮不了你。」
这样做的确是条「容易的出路」,但Nick和OpenAI想要选择的,显然是那条「难而正确的」道路,就是为那些没有资源、没人可聊的人,提供一个好的产品,做到让用户「可以毫不含糊地说 YES」的程度。
GPT-5发布
伤害ChatGPT了吗
Alex:GPT-5对ChatGPT的使用有没有伤害?你们内部统计的总体数字是在上涨吗?最重度用户的使用是在下降吗?
面对Alex Heath的提问,Nick对GPT-5的表现似乎很满意:
Nick:使用和增长看起来都很不错,和我们的直觉也高度一致;我们在第2天看到API的调用量大幅增长——也就是开发者在用GPT-5搭建东西;在ChatGPT里,我们也看到了非常积极的增长。
用户分层不同,也会影响到对产品的评价,这也是为什么Nick提到,在为这么多不同的用户构建产品时,你会有点困惑:
Nick:一方面,有一小撮重度用户,我认为他们对我们如何推出GPT-5的反馈非常有道理;另一方面,还有大批更典型的普通用户,对他们来说,这可能是第一次真正看到、接触「推理模型」这一概念,以及它能带来的火花。这也会体现在我们的数据里。
正如Reddit上两级分化的用户评论,GPT-5发布时间还很短,Nick并不太想下结论,但所有指标都是偏正面的。
Nick认为,除了看数据之外,还要「待在重度用户所在的地方」,因为数据可能不足以反映他们的情绪。
Alex Heath似乎不依不饶,问:
Alex:既然整体指标不错,为什么还要把4o带回来?我推测托管就模型也会有成本。如果指标没受伤害,为什么要这么做?
Nick回答道,打造伟大产品的方式是「同时服务两端」:
Nick:一端是普通用户,比如我们的家人,他们可能离AI还比较远;另一端是极端的重度用户。二者之间「诡异的中间地带」通常不是好位置。
这也是Nick以macOS类比ChatGPT的原因:他会参考这样的产品是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
Nick并不讳言,服务旧模型是有成本的。但他更希望能从长远投入,打造一个出色的产品。过于盯着短期指标,通常是把一个产品带向下坡路的方式。
Alex Heath提到了「模型选择」的回归,虽然他能感受到「切换模型」所造成的认知负担,但仍为此高兴。
对此,Nick回应说,会为重度用户,也就是那些可以理解模型,也愿意处理选择模型这层复杂性的用户提供「模型选择」。
但对于普通用户,则不必为「切换什么模式」费心,他们可以直接问模型问题,或者让它帮忙做事。
「我们会为90%的人保持简洁;然后为那群声音更大的重度用户提供他们想要的完整列表。这是一个兼顾两边的平衡方式。」Nick说。
这也是应对网友对GPT-5口碑两极分化的好方法。
参考资料:
https://www.theverge.com/decoder-podcast-with-nilay-patel/758873/chatgpt-nick-turley-openai-ai-gpt-5-interview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天天菲律宾浪浪浪浪
吃货天地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