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全球华人纪念抗战胜利时刻,难忘新疆当年这些特殊贡献

时间:2025-8-16 09:39 0 10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菲龙网专讯】许多人谈到抗战,首先想到的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血战,却很少意识到在远离炮火的西北边陲,新疆也曾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战争的走向。8月15日,在这个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的特殊日子,有幸到访八路军新疆办事处纪念馆,了解当年的新疆抗战历史全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打卡”,比起单纯的看看网红景点,似乎更为珍贵和特别。

.jpg

当年的新疆,虽然没有枪林弹雨,却同样刀光剑影:一条跨越戈壁、雪山、沙漠的“国际生命线”,把苏联的枪炮、汽油、药品源源送进中国以打击日寇;各族百姓把最后一块馕、最后一匹骆驼、甚至亲生骨肉送上征程,只为让前线多一分胜算。

1755308661638.png

1937 年以后,中国沿海港口相继失守,海上补给几乎断绝。新疆凭借与苏联接壤的地利,迅速成为“西北国际大通道”的咽喉。兰新—迪化—伊犁—阿拉木图公路、迪化—兰州空中航线、列城—叶城驼运小道先后贯通,形成陆空并进的立体运输网。仅 1938—1940 年,通过新疆转运的援华物资就达 6000 多吨,包括飞机 985 架、坦克 82 辆、大炮 1300 多门。  

为保畅通,各族群众自带干粮,人拉肩扛,在海拔三千米的果子沟冰大坂上凿石开路;仅伊犁段就有 17 名哈萨克、维吾尔青年因雪崩、坠崖牺牲。

除了出力,新疆人民更是积极出钱出物。到 1940 年 5 月,全疆捐款折合大洋 322 万余元;后来又募集 24 亿两省票,购得 10 架“新疆号”战斗机。 牧民们捐献的上万骆驼、骡马,成为了运输队的主力。

中华民族的守望相助,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地区体现得淋漓尽致。哈萨克牧民把毡房扎在公路旁,为司机端出热奶茶;回族阿訇在清真寺里宣讲“抗日是正义的吉哈德”;维吾尔商会免费为筑路工人烤馕送饭,和田维吾尔族老人艾沙更是把唯一的儿子送上前线,只留下一句话:“不抗日,不算我的儿子”。  

共同的敌人、共同的牺牲,使“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成为血肉相连的现实。

抗战期间,各族群众与边防部队共同组建护路队,破获日本特务企图炸毁独山子油库、焚烧军需仓库的案件 30 余起,保证了国际通道的“血脉”不被切断。抗战把新疆各民族兄弟姐妹更紧密地凝聚在一起,正是有着这样的共同信念,新疆在后期面临本地军阀背叛、抗战联线受阻的巨大压力下,也最终扛过艰难,为全国抗战胜利做好了大后方的支撑。

1755308533308.png

今天,当络绎不绝来到新疆旅行的游客们徜徉在美丽祥和的街头、品味新疆美食的时候,也一定不应忘记当年铁锹与石头的撞击声、驼铃与汽车喇叭合奏的交响声。这段特殊的抗战经历,为中国多民族国家共同体写下了最生动的一章。硝烟已散,但天山南北那一条条被鲜血和汗水浸透的道路,昭示着一个道理:团结,就能让天堑变通途;自强,终能赢得民族的新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