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娱乐新闻
›
碎片化时代的“情绪解药”:爆火的微短剧背后不只有爽感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4668
主题
154685
回复
181105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娱乐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7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35
热度破6500!连刷13集!我想说:这部校园爱情剧要火遍全网
0/28
首播即巅峰!杨幂素颜朝地背朝天,提前封神!新华社下场点评!
0/30
女一号9:尹红德和王平和定点
0/31
《一城一味·巴蜀关东》:跨越千里 寻味六城烟火
0/29
《假期中的她们》今日开播/《献鱼》定档/《南京照相馆》密钥延期/《长安的荔枝》日本定档……
0/23
假山假景假脸,杨幂《生万物》爆火,打脸多少内娱流水线剧作
0/32
《生万物》:才懂宁绣绣死前的那番话,或许是对封大脚最狠的报复
0/30
美剧《星期三》第二季开播前四集,那个冷酷的小姐姐又来冒险了
0/33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四集开播!感受滨海新区导航技术与智慧平台的融合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碎片化时代的“情绪解药”:爆火的微短剧背后不只有爽感
时间:2025-8-15 09:50
0
26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编者按:
近期,随着泡泡玛特拉布布公仔的火爆出圈,谷子潮玩等切中社会情绪的消费热点频频引发社会关注。潮玩盲盒、疗愈经济、AI陪伴、悦己消费……当Z世代消费者为一只会跳舞的电子宠物支付月费,当打工人对疗愈消费产生兴趣,当直播间里解压捏捏乐单日销量突破10万件——情绪消费正成为经济的新增长极。在此背景下,南都推出“情绪经济专题研究”系列报道,持续关注情绪消费以及背后的产业生态及资本动向。本期,我们一起关注碎片化时代的微短剧情绪狂欢以及背后的产业生态。
刚出场的“鹿鸣于”是典型的“乖乖女”,温柔和顺、乖巧听话,但却被家族左右、被他人欺凌,甚至被迫在婚礼上安静作画。然而剧情反转极为迅速——她精心谋划,以伪善的外表隐藏着腹黑的内心,将那些欺压她的人逐一反击。“鹿鸣于”是热门短剧《好一个乖乖女》的女主角,每一集都在“反击”与“崛起”之间激烈转换。
这种“装弱小实则强大”的设定精准击中观众的兴奋点。95后微短剧用户菲菲(化名)选择微短剧的标准简单直接,“看颜值”,演员的外形是否符合审美,远比剧情逻辑更重要。“鹿鸣于”这种大女主自强且坚韧的性格特质,也是菲菲的偏爱,“我喜欢看‘霸道总裁’这类经典爽剧套路,但就是节奏太快了,没来得及铺垫,剧情已经演完了。”
《好一个乖乖女》海报。
以菲菲为代表的微短剧用户规模,已经达到6.96亿,占整体网民数量的近七成。而《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攀升至505亿元,首次超过全年电影票房收入,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34.3亿元,2027年将达到856.5亿元。业内认为,微短剧本质上是一种高度商品化的情感管理方式,强度依赖对用户神经系统的瞬时冲击,“记住情节并非消费目的,情绪体验才是核心。”
职场人碎片时间的“情绪解药”
“观短剧纯粹是为了让自己放松”
很多年轻人面临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而微短剧恰恰填补了他们碎片化时间的娱乐需求。无论是通勤路上的短暂放松,还是睡前的一小时放空,微短剧都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情绪解药”。
95后微短剧用户菲菲,主要通过抖音平台接触到短剧切片,如果内容吸引人,便会转向红果短剧App观看完整剧集。菲菲的观剧时间主要集中在休闲时段,“下了班睡觉之前有时间刷一会儿短剧哄睡自己。”她习惯一次性刷完一部剧,并频繁使用“快进”功能,跳过过渡情节,直击高能名场面,通常一小时就能看完一部。菲菲透露,许多红果App上的短剧改编自晋江小说,她对这类套路非常熟悉,“我知道是什么套路,所以一些衔接剧情的内容就会快进。”在她看来,微短剧的碎片化特点完美适配了她的空闲时间,其娱乐和陪伴属性让她将微短剧类比为“像听音乐一样”的日常消遣。
与菲菲类似,35岁的曾锃(化名)也是微短剧的忠实爱好者。在过去一年里,他观看了数十部微短剧,题材从仙侠玄幻到萌宝甜宠,涉猎广泛。曾锃坦言,微短剧吸引他的核心在于“节奏快、看点密集”,就像“吃快餐一样,脑子不用想,跟着剧情走就行”。他最初偏爱仙侠玄幻类微短剧,例如《云渺:我修仙多年强亿点怎么了》等系列作品,这类微短剧通常带有“魔幻悬疑的反差感”,情节紧凑,“三五集就有结果,不像长剧拖沓”。对于观剧动机,曾锃强调自己纯粹是为了放松:“短剧没有干货,看完就忘,但能让人放空。”他习惯在闲暇时“加速刷剧”,一两小时就能看完一部。
《云渺》系列微短剧。
如果说让菲菲沦陷的颜值是微短剧的“门面”,那么爽感就是它的“灵魂”。曾锃坦言,微短剧的最大优势在于“直给”的快乐,“现实中实现不了的东西,比如修仙、穿越,在微短剧里能快速获得替代性满足。”以《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为例,本该安享晚年的苏家太奶奶苏云溪,意外在百岁寿宴上重返十八岁青春模样,力挽狂澜拯救濒临败落的家族。曾锃认为,这种"逆生长"的设定充满戏剧张力,剧中融合了穿越、家族斗争、亲情等多种元素,出于猎奇心理的强烈驱使,他一口气刷完了整部剧。
《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女性成长竖屏微短剧。
记住情节并非消费目的
“
情绪体验才是核心
”
近年来,微短剧以其“短、平、快”的特点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年轻人娱乐消费的新宠。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规模超越网络外卖、网络文学、网约车和网络音频等多类基础数字服务,跻身为新的流量密码。而DataEye研究院《2025年H1微短剧行业数据报告》则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96亿,占网民总数比重近七成。
DataEye研究院《2025年H1微短剧行业数据报告》。
微短剧靠什么让观众“上头”?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如南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对25-35岁的职场人群来说,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尤其在通勤、午休、睡前等碎片化、精力消耗殆尽的时刻,他们的深层需求不是单纯打发时间,而是快速缓解焦虑、宣泄压力、寻求短暂的掌控感和情感慰藉。周如南指出,微短剧省略铺垫与背景,冲突密集爆发,结果高速呈现。这压缩了用户的情感释放路径,使其能在几分钟内完成“紧张-期待-释放-满足”的情绪循环,避免了用户因节奏拖沓而流失,最大化抓住了宝贵的碎片时间窗口。
行业数据报告显示,从今年3月-6月红果短剧题材标签来看,逆袭题材占比居首,在投微短剧超1万部,占总量的15%;其次是总裁题材,共6708部,占比约9%;现代言情题材以5385部、约7%的占比紧随其后。这些数据背后,折射出当代观众对特定情感价值的强烈需求。针对这一现象,周如南告诉记者,微短剧通过高度类型化、标签化的人物和情节,如“霸道总裁”、“恶婆婆”、“职场逆袭”,在极短时间内构建一个易于理解和代入的“拟态情感环境”。这个环境是高度选择性和夸张化的,但其情感内核,如焦虑、渴望、压抑、释放等情绪直接击中了特定人群的现实痛点:中老年人的情感缺失、职场新人的生存压力……
红果短剧题材标签TOP20。
“用户沉浸其中,完成的是‘情感代偿’过程。”周如南指出,微短剧本质上是一种高度商品化的情感管理方式。利用人类神经系统的快速奖励机制,通过高频、强化的情绪刺激(如反转、冲突、胜利、爽感)直接‘锁定’用户的注意力。“与戏剧的‘起承转合’不同,微短剧遵循的是心理刺激的‘触发-反应-强化’模型,类似于一种数字化的‘感官通道’。”周如南进一步强调,微短剧强度依赖对用户神经系统的瞬时冲击,用户追求的是那一刻的解压、兴奋或满足,而非故事深度或人物内涵。记住情节并非消费目的,情绪体验才是核心,也就是即时情绪满足。
仅靠抓情绪远远不够
还
需电影级的工业化能力
根据《2025年上半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从性别结构来看,女性用户依然是微短剧消费的主力军,整体占比为55.8%,其中18-34岁的年轻女性表现出最高的活跃度与付费转化率。红果短剧官方数据显示,平台女性用户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DataEye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女频热力值约40.29亿,占比超70%。
“我们走的是情绪陪伴路线。”制片人内谷这样描述她制作的精品女频微短剧。她的作品如《姐姐哭起来更漂亮了》《猎爱》等,主打“免费向”模式,内容涵盖恋爱、事业逆袭、萌宝等元素,目标直指一二线城市的年轻女性。这类剧集的核心并非复杂的剧情,而是通过“大女主”角色塑造传递价值观认同感。微短剧用户菲菲对此深有共鸣。她特别提到《好一个乖乖女》中“有勇有谋”的女主角,认为这种角色“能利用环境甚至男主角达到目标,但保有良知”的设定让她产生强烈的认同。“虽然现实中我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向着这种东西靠近,但影视就是虚构,咱们还是要现实一点。”菲菲的表述揭示了微短剧的微妙作用:它并非让观众沉溺幻想,而是通过角色塑造提供一种精神参照,潜移默化地影响现实中的自我期待。
近年来,微短剧行业在爆发式增长中逐渐走向成熟,从最初的“野蛮生长”迈入精品化、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短剧已进入3.0甚至4.0时代,仅靠抓情绪远远不够,需要电影级的工业化能力。”据内谷介绍,其团队正筹备短剧精品化培训课程,涵盖编剧、导演、制片等全链条培养,优秀学员可直接进入剧组实践。
内谷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一部精品女频微短剧通常为60-80集,拍摄周期仅需7-12天,但剧本创作需提前一个半月完成。她强调,“从剧本到成片,每个环节都需高效衔接,容错率极低。”这种工业化模式倒逼团队在流程管控和资源整合上更加严格。内谷透露,“免费向微短剧的单部投资已升至130-150万元,远高于早期。画面质感甚至超过部分长剧。”她表示,“用户对品质的要求在提升。”拍摄场景多选择各地的短剧产业基地,这些基地提供棚拍场地和基础配套,但其他资源仍需剧组自行筹备。
国内短剧企业达9.54万家
华南地区占比28.94%
微短剧工业化制作的背后,是规模化的企业数量和产业生态。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中旬,国内短剧相关现存企业达9.54万家。从地区分布来看,相关企业多集中分布在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及西南地区,分别占比28.94%、27.68%、11.4%,为数字创意、AI模型训练等多个新兴产业注入新动能。
短剧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来源:企查查
2025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在政策支持与市场引导下,微短剧产业资源持续向优势区域集聚,催生多个典型产业集群。多地政府推出微短剧扶持计划,通过提供激励资金、配套扶持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打造覆盖创作、拍摄、制作、发行等全产业链条的“一条龙”式服务,推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赋能当地数字经济发展。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
比如,2024年,西安、郑州、杭州等地,纷纷争做“微短剧名城”、打造“微短剧之都”,从资金支持、资源倾斜、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各个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目前,陕西西安在微短剧行业居于领先地位,带动了演员、汽车租赁、影棚搭建等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推动餐饮、住宿、旅游等多元业态的升级,为西安本地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而河南郑州目前已聚集超过290家相关企业和3万名固定从业人员,累计播出微短剧超过1000部。
另外,自2023年起,电商和OTA平台也开始布局微短剧市场,以提升用户粘性、拓展新增长点并推动线上销量增长。截至2024年12月,共有348个品牌参与微短剧投放,其中231个品牌为首次入局,占比约66.4%,而美妆、电商、个护清洁是合作微短剧数量最多的领域。
“
质感替代爽感
”
是行业生态变革的催化剂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各平台已累计上线微短剧超3万部。随着微短剧的逐渐火爆,国家广电总局自2022年起就持续加强监管与引导,推出系列政策规范推动微短剧向精品化发展。为促进行业专业化、精品化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要求落实微短剧“分类分层审核”制度,根据微短剧行业发展实际,按照国产网络剧片分级监管、重点监管原则,对微短剧按三类分三个层级进行审核管理,以差异化、精准化管理优化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效率。
“针对当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分类分层审核’制度对于清理低俗、暴力、违法违规内容,建立行业的基本底线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它们能快速过滤掉大量问题内容。”周如南表示,有效根治行业乱象的关键在于“价值回归”。监管和技术治理要真正有效,必须服务于引导行业价值转向。从纯粹流量博弈、追求短期爽感,转向提供高品质、有价值内涵的内容。这需要政策引导机制激励优质创作,如设立精品短剧专项扶持基金、优化算法推荐权重使其兼顾艺术性和思想性,而非仅仅“设禁区”。
萌宝题材微短剧《穿书之炮灰变身天道亲闺女》。
作为微短剧的资深用户,曾锃也注意到制作水平的提升,“从最初连特效都没有,到现在服装、镜头、演员都更精致了”。谈及微短剧的未来,曾锃则认为“题材创新是关键”。在微短剧市场陷入同质化、套路化的瓶颈时,萌宝题材的微短剧犹如一股清流,为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新鲜感。主打“高甜治愈”的萌宝题材,已经成为今年微短剧的爆款趋势。公开数据显示,今年5月的红果榜单中,《穿书之炮灰变身天道亲闺女》《亡国倒计时,小公主心声拯救皇帝》《锦鲤萌宝闹京都》等萌宝微短剧多次上榜,其中《穿书之炮灰变身天道亲闺女》观看量破10亿。曾锃对这种创新题材赞不绝口:“小朋友演技自然生动,题材设定也很有创意,看起来特别有意思。”
传统文化题材微短剧。
更值得关注的是,微短剧正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今年以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传统文化题材在微短剧领域掀起“国风潮”。例如以河南少林功夫为主题的《天下嵩山》、以制扇技艺为主题的《一梦枕星河》、以广东醒狮为主题的《超越吧!阿娟》、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傩戏为创作背景的微短剧《傩戏》仅上线两日,在短剧平台热度就达五千万。
微短剧精品化转型在《家里家外》《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作品中初步显现。周如南指出,此类精品微短剧探索通过电影级制作、复杂情感叙事、社会议题深度挖掘来吸引用户,实现“价值运营”而非仅仅“流量收割”,标志着部分从业者和平台开始挑战单一的“爽感依赖”。“‘质感替代爽感’的价值回归,是行业生态变革的催化剂。”周如南认为,这种突破会在人才需求、模式转型和商业价值引领等多重维度带来深远影响。但能否成为新主流,最终取决于行业能否摆脱单一的流量博弈,走向一个更加多元、强调价值内涵的可持续生态。
“情绪经济专题”系列报道
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莹
统筹:陈养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蕾娜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新闻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