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海外网评:保护知识产权,关乎千行百业

时间:2025-8-14 22:01 0 3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资料图:观众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观看一款跳舞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人形机器人从马拉松赛道“跑”到绿茵赛场,VR、AR眼镜以更智能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Deepseek让更广大的受众体验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近些年来,在5G通信、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领域,中国科研工作者研发培育了一大批高价值核心专利,出现了一批凭借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市场的跨国企业。如何保护好这些知识产权,是当下的一个重要话题。
暗流涌动,商业窃密手段骇人听闻。在科技研发不断突破、高核心专利持续创造价值的背后,部分不法分子已将黑手伸向知识产权领域。“里应外合、瞒天过海、暗度陈仓、蚂蚁搬家”……这些听起来只会在谍战片中出现的词汇,却是真实发生在华为身上的商业窃密案件。为牟取不当利益,华为海思原高管张某、刘某等人在离职后设立尊湃通讯公司,用“高薪利诱”“整编制挖角”“抄写、拍照窃取保密信息”“绕过安全系统获取公司机密”“对窃取得来的信息层层包装、数据洗白”等一系列卑劣手法,窃取了大量的华为自研芯片数据和机密信息。不法分子的窃密手段令人触目惊心,其造成的损失更是极为严重,不仅直接侵蚀华为的核心科研成果与专利价值,令巨额研发投入面临付诸东流的风险,更是严重挫伤整个行业的创新热情。法网恢恢,这种窃密侵权行为,最终只会招致灭顶之灾——2025年7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件做出一审判决,涉案人员共1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总计罚金1350万。正义的审判“虽迟但到”,这种恶意窃密侵权的违法行为,法律绝不会姑息。
加强监管,保护创新源头活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像尊湃通讯公司此类的窃密侵权行为不仅是对知识产权赤裸裸的剽窃,更是对法律尊严的公然践踏,还是对公平竞争市场基石的深度破坏,极其不利于创新环境长期健康有序发展。为了更好保护知识产权,在企业层面,需做好内部防护,构建商业秘密保护体系,深挖“护城河”、筑牢“防火墙”,设立专门的安全组织,负责企业的安全政策、规章制度和技术装备和平台建设,提升保密防窃技能。在法律层面,持续完善相关监管措施,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完善,建立国际上最高标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社会层面,也应通过“讲座”“扫盲”等方式,提升社会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锚定2035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这一既定目标,应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制度规则、文化环境、人才队伍,增强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营造创新环境、保护来之不易创新成果接续奋斗。
硕果盈盈,见证创新沃土的滋养。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速完善,中国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服务能力日益增强。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中国知识产权运用取得新成效,中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501万件,同比增长13.2%。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中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52.4万家。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通讯)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研究,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5万件,在产业领域的多个方向做到了技术和解决方案世界领先。这些亮眼的数据,是中国加快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的坚实注脚,也是中国产业发展“从拼规模到拼技术、比质量、树品牌”的生动印证。从引领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到前沿探索的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中国的高价值专利与知识产权运用正日益代表着行业的最前沿,“中国制造”的每一次创新突破都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这一切,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加速完善。
当创新的智慧之花能在安全的沃土中自由绽放、结出硕果,科技发展的参天大树必将迎来更加枝繁叶茂、生机无限的明天。(海外网评论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