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宪法之上:弹劾案的界线

时间:2025-7-30 10:36 0 9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载于《世界日报》)

菲律宾最高法院在上周五终于对副总统莎拉的弹劾案作出判决,明确地裁定该弹劾程序违宪,并阻止了参议院的弹劾审讯。此判决案引发各界对三权分立本质的热议。长达97页的判决书非但不是司法越权,反而完美演绎了宪政体制中权力制衡的精髓。

三权分立向来不是泾渭分明的权力划分,而是动态的制衡艺术。当立法机关可能逾越宪法界线时,司法机关适时介入,恰是宪政设计的初衷。菲律宾宪法明定“一年内不得对同一官员多次弹劾”,而众议院在短期内接连提出弹劾案,踩踏了宪法红线。最高法院此时出手,无异于为失控的政治列车踩下煞车。

值得玩味的是,此案展现出与美国截然不同的宪政文化。美国最高法院惯常回避介入弹劾程序,奉行“政治问题原则”;菲律宾司法机关则选择积极捍卫程序正义。这种差异恰恰说明:三权分立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单一样板,关键在于找到适合国情的权力平衡点。

判决中,最高法院不仅叫停众议院的弹劾程序,更直接宣告参议院无权审理。这种强势作为,绝对不是司法干预立法,因为弹劾程序本身违宪,当参议员穿上了弹劾法袍,已经成为“弹劾法官”,已经不是在做立法工作。这一次的一致性裁断,实质上却是对宪法权威的坚守。当立法权可能沦为政治斗争工具时,司法审查就成为守护宪政秩序的最后防线。
这场宪政风波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是:健康的民主体制需要权力分支保持适度紧张关系。立法权的扩张冲动需要司法权制约,而司法审查的界线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校准。菲律宾最高法院此次判决,正是这种动态平衡的最佳注解。

真正的三权分立,从来不是让各权力分支老死不相往来,而是让它们在宪法框架内保持良性互动。这次判决不仅无损分权制衡原则,反而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宪政课:唯有当每个权力分支都恪守本分又相互制约,民主法治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必须指出的是,最高法院在上周五作出裁决,这是罕见的一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