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透过潍坊风筝、鹅肝看发展的“精准定位”(人民观点)

时间:2025-7-18 09:58 0 4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的经纬,总是有迹可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国大局中精准定位”“在确定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时注重体现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
一个城市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做大做强自身优势?不妨以山东潍坊为案例一探究竟。
先看天上。漫天纸鸢牵引国际盛会,拉动文旅消费,优势资源蕴含无限潜能。再看地头。朗德鹅“落户”,法式珍馐变身当地特色美食,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
以一隅观全局,我们不缺产业蝶变的发力点、区域发展的支撑点、经济跃升的增长点,关键是要找准自身的定位、破译发展的密码。
(一)
一域的发展,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依托资源禀赋。那么,资源禀赋看起来相对匮乏的地区,是否就只能“躺平”呢?
山东潍坊的临朐,曾因山地丘陵面积占比达87.3%而困扰。破题的思路,在于辩证算家底,因地制宜“无中生有”。
看大局,山东是中国的“菜篮子”,粮食安全的责任不能抛,还得在大食物观上做文章。
看自身,朗德鹅原产法国朗德省。尽管两地相隔万里,但气候相似,临朐又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养殖条件优越。
站在全局谋一隅,临朐打造从“田间养殖”到“全球餐桌”的产业链,鹅肝产量占到全国七成、全球两成,鹅产业年产值超80亿元,在“无”的空白处耕耘出“有”的果实。
跳出一隅看全局,“无中生有”的实践鲜活生动,“无中生有”的秘诀值得探索。
“无”的是资源,“有”的是视野。浙江桐乡,不产羊毛,却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不产矿,却孕育出世界级新材料企业,全球每3只风电叶片就有1只来自这里。跳出一隅,融入大局,桐乡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政策辐射,承接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的资源外溢,就有了开阔的空间,进而找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出路。
“无”的是条件,“有”的是机遇。河南内黄,“地下无矿产、地上无资源、工业无基础”,乘着大健康的东风,摇身一变发展成为“康复设备之都”;黑龙江黑河,不产整车、不产零件,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痛点,变每年200多天的结冰期为“试车季”,打造出冰雪经济的“金字招牌”……登高望远,乘势起势,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没有“一无所有”的地方,只有沉睡的资源、待挖的富矿。善于在发展大局里找定位,敢于在时代潮流中抢身位,“无”就可能生“有”。
从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到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科创中心,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串珠成链,区域增长极、增长带不断涌现。这是积极抢位发展的结果,也是善于错位发展的体现。
既关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显性优势”,也发掘文化积淀、生态环境、营商环境等“隐性优势”,就不愁发展路子,不缺成长空间。
(二)
中国这么大,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可能“齐步走”,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
怎么在合理分工中找准自己的优势?要在“有”处深耕。
潍坊国际风筝会,一架长15.6米、翼展超20米的“运输机”风筝腾空而起。电脑建模精准计算重量配比,采用碳纤维与竹材复合骨架,千年技艺融入现代科技,新的羽翼迎风翱翔。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借助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西江幻地”,精美苗服、绚烂银饰、吊脚楼奇观一一展现,让游客一边游览苗寨、一边领略“科技+文化”的魅力。
这些承载中国式浪漫的传统文化、传承千年的传统工艺,缘何能跑进新赛道,吸引新消费?
立足自身特色,通过深挖文化、科技赋能,将“一米宽”的赛道掘成“万米深”,不断放大优势,实现“从有到优”。
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新质生产力才能持续涌现。
从“书架”到“货架”,有多远?科技“石子”,正在激起产业千层浪。
在广东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浓缩到了一栋楼里。“楼上”,科研人员开展“从0到1”的原始创新;“楼下”,孵化器企业开展“从1到10”的成果转化。在不远处的产业园区,还能进行“从10到N”的普及扩散。从芯片突围到新能源汽车出海,制造业大省瞄准“卡脖子”技术,强化“链长制”,持续锻造大湾区的产业竞争力。
“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高效地将创新势能转化为产业动能,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推动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就有了重要支点。
向上的是文化,起飞的是经济。从年产量超过1.2亿只、年总产值突破20亿元的风筝产业链,到“潍坊风筝号”旅游专线列车、国潮文化艺术周,再到“2025山东活力之夏消费季”活动……“长着翅膀的城市”,以文化资源串联文旅产业、赛事经济、健康消费,文化与经济比翼齐飞。
“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丰盈程度是衡量幸福指数的重要尺度,文化资源则是地方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的特色资源。
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这个底图上,立足所有、面向所需、锤炼所能,以“人无我有”破局,以“人有我优”布局,勇于争先、开拓创新,定能突出优势、服务大局。
(三)
一域发展从来不可能脱离全局。这个全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势。
风为信、鸢为媒,从比利时远道而来的风筝爱好者吐露心声:“希望通过风筝传递对自由、创造力和自然的热爱。”
新特产、金名片,一家鹅肝企业负责人感慨:“来自匈牙利、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十几拨客人来公司学习深加工技术。”
开放联通、交流互通催生了新产业、新市场,丰富中国人的生活,福泽全世界的消费者。
从“优”到“联”,“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这是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彰显以实际行动推动共同繁荣的大国担当。
从潍坊看中国,全国统一大市场其势已成。
前段时间,一场以“源头直采、好品直供”为内核的产销对接大会在潍坊启幕。得利斯肉制品、崔字牌小磨香油、乐化油漆、孚日家纺毛巾……更多“潍坊好品”借此走向国内大市场。
越是风起云涌,越要稳如磐石。订单直采、外贸专区、绿色通道、供采对接,10余家电商平台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购在中国”等活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新活力加速释放。
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我们愈发坚定:“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由中国观世界,全面开放新格局其效已显。
从大葱、生姜、禽肉等农产品,到气门芯、商用车轮毂等配套零部件,再到卡车、农机等工程机械……今年前5个月,潍坊外贸进出口1539.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今年上半年,潍坊与坦桑尼亚、南非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进一步拓展合作新空间;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就发展农机装备、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等方面寻求广泛合作。
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一带一路”,涓涓货流从一个个关键节点发往全国、走向世界;肯尼亚鲜食牛油果、阿富汗羊毛地毯进入中国,菌草技术在100多个国家落地……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中国持续推动各国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
从打通国内大循环到深度融入国际大循环,我们更加笃定:“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从无与有的辩证法,可以读懂今天的中国,看清中国经济的可能性、成长性、包容性。
“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历史的进程不会停滞,奋进的脚步一往无前。(人民日报评论部)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8日 第 05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