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探索太阳,飞得更近(科技大观)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69817
主题
70269
回复
9016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65
外媒:“人工智能的未来属于中国”
0/63
“关税效应”显现 美6月通胀超预期
0/104
跑出共赢加速度(观象台)
0/62
特朗普关税开始让美国消费者钱包缩水
0/100
中外专家共商文明交流互鉴与人权事业发展
0/59
专访丨葡萄牙愿与中国拓展供应链伙伴关系——访葡中工商会秘书长伯纳德
0/118
烽火林州启新篇:从抗日根据地到产业新城
0/77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探访西藏博物馆
0/76
文化中国行丨关中红色游实力“圈粉”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探索太阳,飞得更近(科技大观)
时间:2025-7-16 15:54
0
104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近日,帕克太阳探测器再一次近距离飞掠太阳。这艘汽车大小的探测器在距离太阳表面约620万公里的范围内,以每小时约68.7万公里的速度飞行,延续了去年底以来的两次飞行距离纪录,将为探索太阳大气与太阳风提供更多数据。
太阳为何这么难“靠近”?这要从太阳的构造说起。太阳半径约为70万公里,能量来自其内部中心区域持续发生的核聚变反应。这股能量一路向外传递,太阳内部的温度也随之逐渐降低。在太阳表面之上,存在着延伸至数个太阳半径以外的大气结构,由内而外主要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三个层次。在光球层之上,太阳大气的温度不仅没有随着与日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反而总体在不断升高,最外层的日冕的温度更是高达百万摄氏度,远超太阳表面的温度。太阳大气不仅热,能量还特别足,会不断向外释放超声速的带电粒子流,即“太阳风”,其速度通常可达每秒数百公里。
日冕为什么会如此炽热?太阳风是如何被加速的?太阳高能粒子的起源在哪里?把探测器送入太阳大气,研究日冕和太阳风的成分与物理性质,是解答这些科学谜题的重要途径。帕克太阳探测器主要配备了4台先进仪器:太阳风电子、阿尔法粒子与质子探测器用于测量太阳风中主要粒子的密度、速度、温度等物理参数;宽视场成像仪用于对太阳风及其扰动结构进行拍照观测;电磁场探测仪用于检测太阳风中的电磁场变化;太阳高能粒子集成探测仪用于研究太阳高能粒子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为了让帕克太阳探测器可以承受极强的太阳辐射,科学家专门设计了一套热防护系统,在探测器朝向太阳的一面安装了由碳复合材料制成的防热罩,从而确保后方的仪器正常运行。
自2018年8月发射以来,帕克太阳探测器一共24次近距离飞掠太阳,对日冕大气和太阳风进行探测,取得了一系列发现。比如,发现太阳风磁场的折回结构,证实太阳附近无尘区的存在。2024年11月6日,帕克太阳探测器完成了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金星引力助推飞行,将自身送入任务设定的最终轨道,并于同年12月、今年3月和6月实现了迄今为止最接近太阳的飞掠。此次飞掠是计划中的最后一次,在这之后帕克太阳探测器将继续围绕太阳运行并持续进行观测,直至明年对任务进行评估与调整。随着推进剂耗尽,探测器将失去姿态控制功能,其太阳探测之旅也将随之落幕。
太阳活动强度表现出约11年周期变化的特征,目前太阳正处于第25活动周的极大年。在此期间,太阳表面黑子数量显著增加,磁场结构更加复杂,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剧烈活动频繁发生,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显著增大。太阳的爆发活动可能会导致地球极光范围向中低纬度扩展,甚至影响到中纬度地区的电网、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等。
为深入理解这些爆发活动背后的物理机制,除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外,欧洲的“太阳轨道飞行器”和我国的“夸父一号”“羲和号”及风云卫星等,也参与观测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科研人员还将构建太阳立体监测体系,以进一步揭示太阳大气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并提升对太阳活动的预测能力,更好应对太阳风暴影响,减少对航天器及地面电力系统等重要设施的潜在威胁。科学家对太阳奥秘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恒星活动及行星宜居性的认知,还将为人类通往深空的旅程保驾护航。(张苇杭 田 晖)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6日 第 15 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