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架起丝路连心桥——新疆扩大中亚教育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时间:2025-7-9 15:48 0 4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6月5日,中亚留学生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习中文(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瑜 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8日电 题:架起丝路连心桥——新疆扩大中亚教育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新华社记者王泽宇、张瑜、高晗

23岁的卡力别克·叶尔波森来自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一次偶然的针灸体验让他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医生在我的虎口下针时,有一种酥麻的感觉,太奇妙了!”

这份好奇促使卡力别克产生了学习中医的念头。他联系了在中国学医的哈萨克斯坦学长,他们向卡力别克推荐了新疆医科大学。修读完语言预科课程后,卡力别克最终如愿,成为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的本科插班生,和中国学生同堂学习。

在中国的生活,让卡力别克熟练掌握了汉语,但在学习《黄帝内经》等古代医书时,卡力别克还是碰到不少难题。卡力别克说:“像医书中说的‘沉’,我一开始搞不明白,多亏了老师同学帮忙,我理解了这些词汇在中医领域里特别的含义。”

像卡力别克一样,越来越多中亚青年选择来中国求学,将新疆作为了解中国的第一站。目前,新疆医科大学在册留学生共计695人,来自中亚五国的留学生有199人;获得各类奖学金资助的留学生共计262人,其中中亚五国留学生占比75.57%。

阿塔扎诺夫·萨达尔别克来自土库曼斯坦,是新疆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专业的硕士生。“来中国之前,我不知道中国发展得如此好,来中国以后,我才知道这个决定完全正确。”阿塔扎诺夫说。

新疆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艾恒·托哈依介绍,新疆医科大学留学生的就业匹配度较高,除继续深造精进医术外,不少留学生回国后或就职于当地公立医院,根据专业进入相应科室,或自主创业、开设私人门诊,更有部分留学生进入卫生部门等机构,推动当地医疗改革。


5月9日,卡力别克·叶尔波森(右)在新疆医科大学使用脉象模拟仪器练习脉诊(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泽宇 摄

不仅持续为中亚国家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新疆多所大学还与中亚国家高校开展多领域深度合作。

新疆医科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知名医学类高校合作开设“中医培训课程”,累计培训当地师生5000余人次,并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医科大学合作建立“中医药临床实训基地”,招收第一批中医学专业硕士留学生14人。新疆师范大学发挥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优势,打造面向中亚国家的人才培养基地,为中亚国家培训本土教师1100余人。

国际教育交流架起新疆与中亚民心相通之桥。乌兹别克斯坦女孩奥迪娜·鲁斯塔莫娃今年18岁,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上国际预科班,尽管在新疆还不到一年时间,但她已经有了不少中国好友。“我喜欢汉语,我喜欢和这里的同学一起学习,假期我们会一起去附近的红山公园玩耍。”

近年来在中国中亚教育合作中,新疆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今年,首届中国—中亚教育部长会议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宣布将在新疆设立中国—中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

“这是我第一段留学经历,我感觉来新疆特别好,老师们负责认真,在各个方面帮助照顾我们。”奥迪娜说,未来,希望有更多乌兹别克斯坦的学生能来中国读书,中国同学也更容易申请到中亚高校的交换项目,“教育合作更加紧密,这是我的期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