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进村入棚,种瓜专家的一天(守望)

时间:2025-5-28 08:11 0 9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丁伟红(左三)在大棚内为农户答疑。

人民日报记者 蒋云龙摄

前不久,记者在新疆库车采访,当地干部和从浙江宁波来的援疆干部不约而同地向记者推荐:“记者同志,写写我们的丁老师吧。他连续10多年来新疆教种瓜,不求名利,是我们这儿一个有名的种瓜专家。”
丁老师是谁?他叫丁伟红,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眼下正是甜瓜生长的季节,他又一次来到库车市。记者跟随并记录下丁伟红的一天,也从大家的讲述中,了解10多年里丁伟红为库车、为新疆所做的点点滴滴。
上午10点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授  课
上午10点,前一天下午搭乘航班抵达库车的丁伟红准时从宾馆出发,前往乌恰镇吐孜鲁克墩村开展甜瓜种植技术培训。
半小时后,车辆抵达吐孜鲁克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屋里已经坐了60多名村民。听说丁老师来上课,不少人是直接从地里赶过来的,衣服上还沾着土,手上的泥也来不及洗干净,生怕迟到一会儿,就少学了什么种瓜的诀窍。
课件还没打开,有村民就举手提问:“丁老师,去年我和亲戚都种了瓜,为啥我种的没他种的甜?瓜皮上也没有好看的花纹?”
仔细询问对方的种植情况后,丁伟红“诊断”:“这是因为肥水管理不到位,建议后期追加两次肥料。”用什么肥料、用多少、什么时候施……他把注意事项一条条列出来。
“丁老师,我就是按照这些要求施肥的,但是为啥果子长得不大?”丁伟红提示:“是不是结果之前没有打掉侧枝?”
提问的村民恍然大悟。
立架种的瓜该怎么修枝?趴地种的瓜该怎么修枝?丁伟红顺势把相关技术要点讲了讲。为了让村民们更直观地接受信息,丁伟红授课的课件里很少有文字,每一项都通过实景图片的形式直接展示。
原定1个小时的授课,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多。“我刚来那会儿,可没这么受欢迎。”丁伟红回忆,2013年,宁波有一个产业援疆项目,他被邀请到库车来推广“甬甜5号”等甜瓜品种种植。“很多村民觉得,自己种了一辈子瓜,一个外地人能教大家把瓜种得更好?大家都不愿意来参加技术培训。”
“种出好瓜比什么都有说服力。”2014年,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在库车乌恰镇找了200亩农田,丁伟红在此开展试验。到了7月,甜瓜收获的季节,他满怀信心赶到库车,到地头上却傻眼了。“满地是杂草,根本见不着瓜。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的技术要诀,农户可能没有当回事。”丁伟红说。
丁伟红抱着一丝希望拨开杂草,发现了一些成熟的甜瓜。“虽然养护不到位,但瓜比在山东和浙江种的同品种更脆更甜。”丁伟红说,那时,当地农户才开始接受自己带来的技术和品种。
下午1点半,农户大棚
答  疑
上完课,正好是饭点,但丁伟红来不及吃午饭。他要赶紧去村民海力力·买买提家,之前约好了课后就去田间答疑。
海力力·买买提家后院菜地的田埂上已站了不少人,菜地里有海力力·买买提自己搭建的大棚。走进大棚,潮湿的热气扑面而来。丁伟红立刻发现了问题:“温度、湿度都太高了。甜瓜种植要记住两个温度节点——不要超过30摄氏度,不要低于15摄氏度。”
“你去网上买个温湿度计,挂在大棚里。以后温度、湿度高了,就打开大棚的前后门通风。”丁伟红边往里走边叮嘱。10多名村民也跟着进了大棚,听丁伟红的指导。
有村民提出:“课堂上讲了修枝技巧,但不太会操作。”丁伟红拿起瓜苗,现场演示起来。“到瓜田里做示范,大家能看得更明白。”丁伟红说。
这样的场景,已经许多次出现在库车的田埂上、大棚里、瓜苗旁。
“照理说,当地农户接受了我的品种,我也教了技术、提供了种子,可以离开了,但我放心不下。”丁伟红说。
如今,丁伟红每年还是会来库车。“多的时候一年六七次,每次待上一周左右。播种的时候来,修枝的时候来,结果的时候也来。”丁伟红说,早些时候,宁波没有直飞库车的飞机,他要先坐火车到上海,从上海搭飞机到乌鲁木齐,再从乌鲁木齐飞到库车,单程20多个小时。但他并不觉得辛苦,“因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目前,“甬甜5号”甜瓜在库车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00亩,当地老百姓增收超过1500万元。
下午4点,育苗中心
查看瓜苗
田间指导结束,已近下午3点,丁伟红在路边餐馆匆匆吃了盘拌面,又赶着去位于乌恰镇三乌恰村的育苗中心。
育苗中心玻璃温室内,一排排育苗床上,嫩绿的瓜苗铺展开来,如同一片片绿色画布。丁伟红边走边翻动手边的瓜苗,查看嫩枝长势。
“库车‘甬甜5号’甜瓜的瓜苗都是这里培育出来的。”丁伟红说,“我不仅要看瓜苗的质量,也要看瓜苗的数量,目前供需还是比较平衡的。可不敢一下推广太多出去,否则价格下跌,瓜农的种植积极性受挫,得不偿失。”
“推广良种,传授技术,扩大规模,这三步基本完成了。下一步是要推进甜瓜的标准化种植。”丁伟红说,在整个库车,只有20%左右的“甬甜5号”甜瓜在甜脆度和大小方面能达到标准,这样的好瓜不愁卖,一公斤的价格能超过10元。但是还有超过70%的瓜不达标,好多在路边两三块钱就卖掉了。“太可惜了!”
“在知道丁老师的故事以后,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特别设立了援疆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像丁老师这样的农技员开展工作提供更多便利。”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库车市委副书记杨勇说,“这项制度也能激励和支持更多农业专家将良种良技送到新疆来,目前宁波的南瓜、草莓都在新疆得到大面积推广。”
“为了配合好丁老师的甜瓜标准化种植推广,我们还给库车甜瓜申请了专门的品牌,提前联络好销路。”宁波援疆指挥部产业组副组长童明彪说。
去年,丁伟红被授予“2024年开发建设新疆奖章”。“荣誉代表了组织对我的肯定,我很荣幸。”丁伟红笑着说,“此外,我还得到了另外两项肯定。一项是,村民们爱跟我学种瓜、种出好瓜,这是他们对我人品和技术的肯定。”
还有一项是,每次到库车机场,许多旅客拎着大大小小的库车特产箱子。“说不定那里边就有我的甜瓜呢。”丁伟红说着笑起来,满脸的自豪。(记者 蒋云龙)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8日06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