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和平颂》中,180余名华侨华人正在演唱《黄河大合唱》。本文照片均由主办方供图
少儿演员正在表演《朝代歌》。
《和平颂》中,演员正在表演《八女投江》。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随着《黄河颂》的旋律深沉吟唱,现场观众的思绪重回中华大地、黄河之畔。
近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和平颂》在加拿大多伦多上演,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集结30多个侨界文艺团体、600余位演职人员的大型舞台演出,用文艺之声唤起加拿大侨界对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也凝聚起加拿大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的深厚情感。
“一段关于抗争、团结与希望的故事”
从充满童稚的少儿唱诵《朝代歌》,到抒情的民族舞蹈《母亲河》,从悠扬的男女声二重唱《松花江上》,到雄浑合唱《黄河大合唱》,从描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血战》《梅娘曲》《八女投江》《大刀进行曲》《微山湖畔》等歌舞节目,到缅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牺牲者的大提琴合奏《辛德勒名单》、原创现代舞《生命》,一场回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图卷在中西结合的歌舞旋律中徐徐铺展。
在近3个小时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和平颂》中,演出以一个中加混血的三代同堂家庭为叙事线索,从充满温情的家庭生活场景开场,由家庭成员的交谈引入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回顾,最终回归到人们对和平的思索和珍视。演出分为“序幕”“家园”“黄河”“抗争”“生命”“大战回顾”“终曲”等篇章,借由音乐、舞蹈、朗诵、话剧、纪录片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加拿大华侨华人对家国情怀和世界和平的理解思考。
与歌舞表演相结合,在演出的“大战回顾”篇章,舞台放映了回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影像,展现加拿大军人通过驼峰航线为中国运送宝贵物资、在亚洲战场的奋战身影。纪录片介绍,二战期间,数百名加拿大华裔军人也奔赴欧洲、东南亚战场英勇作战。就在演出前不久,加拿大侨界探访了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华裔老兵代表,这些老兵的感人故事也在大屏幕中被更多人看见。
在演出的“终曲”篇章,融合中国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苗族等多民族舞蹈的《欢庆》,绚烂舞动,表现着中国多民族的文化活力。随着诗朗诵《和平,不应该沉默》结束,全场观众庄严起立,发出珍爱和平、守护和平的宣誓,为整场演出画下句点。
“《和平颂》集结了多种文艺形式,通过艺术语言讲述一段关于抗争、团结与希望的故事。这既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对和平的颂扬。我们希望通过这场演出,让加拿大华侨华人铭记中华民族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浴血奋战、用热血和生命保家卫国、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历史故事和中加两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守望相助的合作历程。”加拿大华人文化艺术团体联合会主席、活动总策划张俭说。
“都带着满腔热情全力投入”
从2015年到2025年,本次演出是《和平颂》时隔10年在多伦多重排上演。
“10年前,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创排了第一版《和平颂》,当时在加拿大侨界收获了热烈反响。这一次演出,我们创排的基本原则是,与10年前相比,有提高,有突破,有创新。”加拿大演艺联盟主席、活动总导演张炜介绍,主创团队在保留《黄河大合唱》等演出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原创编排了《生命》等创新歌舞节目,同时融入环绕立体声音效,全息投影、人工智能影像创作等现代科技,从内容和形式上增强舞台表演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从少儿唱诵节目《朝代歌》中不到4岁的小演员,到《黄河大合唱》中年近80岁的老歌手,这场演出聚集了一批多伦多侨界的老朋友,也邀请了许多新生力量。
“演员年轻化,通过艺术形式让青少年了解历史,是对历史最好的传承。”加拿大华人文化艺术团体联合会秘书长许姗姗说,此次参与者中有超过100名青少年,许多人通过参与演出深入了解那段战争历史,领会和平的来之不易。舞台上的跨代组合,也真实体现了家国情怀与文化薪火的代际传承。
多伦多话剧团团长边红丽在10年前就参与了《和平颂》演出,这次在演出中饰演串联全场情节的中加混血家庭“妈妈”角色。与她搭档的“爸爸”和“儿子”来自同一个真实的中加混血家庭,“爸爸”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儿子”是积极参与侨团文艺活动的华裔少年。
“我的两个搭档都非常认真地投入表演工作,‘爸爸’虽然不会说中文,但非常认真地学习了抗日战争相关历史知识,为了表演不断练习中文。‘儿子’在排练的过程中,也重新学习了抗日战争的历史细节,孩子的妈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建议,帮助我们尽可能地还原中加混血家庭的生活状态。”边红丽说,“在整个表演的彩排过程中,演员们无论年龄大小,都带着满腔热情全力投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认真完成各自的表演,这是最让我触动的地方。”
“打开一扇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窗户”
作为2015年、2025年两次《和平颂》演出的核心曲目,《黄河大合唱》组曲中,随着由180余人演唱的《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情绪层层递进,现场氛围也推至高潮。合唱结束后,现场掌声雷动,许多观众眼含热泪,久久不能平静。
长江艺术团副团长闫欣作为歌唱演员站在舞台上,感慨万千。“每次想到能通过这组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合唱歌曲,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英勇故事,我就感到充满激情。”闫欣说,“演出前,我们合唱的演员一直在后台熟悉歌曲细节,注重每一个情绪变化的旋律,演出中,我感觉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的心仿佛连在了一起,大家都为汹涌澎湃的黄河、坚韧不屈的中华民族而歌唱、感动。”
舞台上,近30名华裔少年合唱的《朝代歌》,用清脆的童声点亮剧场。在观众席,热心教育事业的旅加华人王建泉组织了20余名多伦多地区不同高中的华裔青少年和家人一同观看演出。“有些学生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剧场,有的学生叫上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全家人一起来看演出,这场回望抗战历史的精彩演出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建泉说,“演出结束后,有家长说,孩子回家之后还在津津乐道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次演出为这些加拿大华裔青少年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窗户,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贴近中华文化的种子。”
据张炜介绍,这场演出是加拿大各地华人团体联手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系列纪念活动已从今年3月启动,包括探访加拿大华裔老兵、历史图片展、研讨会及座谈会、文物史料展、主题征文、书画展等,活动将持续约半年时间。
“组织系列纪念活动是加拿大侨界应尽的文化责任,希望通过《和平颂》和多项活动,让更多加拿大侨胞重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也让更多加拿大民众了解加拿大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加拿大华裔军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贡献。正是这些先烈的付出,帮助加拿大华人日益获得当地社会的认可,也让我们更加懂得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张俭说。(本报记者 高乔)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28日 第 06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