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培养AI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师说)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65948
主题
66400
回复
86074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26
海外网评:跨越山海,见证中国医者仁心
0/26
美国纽瓦克机场无线电频率再次中断 一个月内发生四次故障
0/23
巴哈马内阁部长西尔斯:中拉民心工程至关重要
0/22
2025年泰宁县“红五月”文旅专场推介及进社区宣传促销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0/22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保持中蒙合作稳定性、确定性”
0/21
《盛世危言》版本展在澳门开幕
0/20
Hi财经丨民营经济促进法今日起施行,释放积极信号
0/21
读懂中国经济的成长壮大之道
0/21
普冰系列远缘杂交创新种质加快推广 形成小麦产业新质生产力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培养AI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师说)
时间:2025-5-20 10:39
0
45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常常在思考:怎样把握人与科技的关系?如何既用好新技术,又不被技术所缚,始终保持人类特有的感悟力与创造力?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高校在AI人才培养以及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中,必须深入研究的关键课题。
在教育实践中,我体会到,培养AI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一个重要前提是始终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应锚定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向,合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甚至创造AI之“术”。同时,应聚焦科技前沿、社会热点和产业需求,带领学生在具体实践场景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甄别判断能力、知识建构能力、开放协同能力。如此,我们的学生才能成长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中坚力量。
培养AI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关键在于夯实高质量的育人要素。像搭建积木一样,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到师资建设,一步步构建起AI与本校优势特色专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教学新生态。
比如,过去一年,我们学校根据不同阶段同学的成长需求,精心创设了覆盖本研全学段的“AI—BEST”课程体系,包含AI通识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科进阶课程、垂域应用课程等4个序列。学生们在课堂上学理论,在实践中用技术,在探索中求创新,慢慢就有了应对未来挑战的信心和底气,把控力和胜任力逐步增强。
与此同时,师生共创、交叉融通是培养AI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金钥匙”。从生物医学与AI算法的碰撞,到人文社科与智能技术的融合,在学科交叉的“试验田”里,学生们通过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团队协作,打破学科壁垒,锤炼复合型思维,成长为交叉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比如,立足综合性高校学科门类齐全、交叉创新活跃的特点,我们推出了覆盖所有学科的“X+AI”双学位项目,为学生搭建起广阔的成长通路。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愈发意识到,AI时代,教育不应是被动适应的“追赶者”,而应善用AI之“术”,找到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促进的契合点,主动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助力学生行稳致远。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 林 伟,本报记者丁雅诵整理)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0日 第 16 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