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现场展示的人形机器人与观众握手。
杨洁 摄(人民视觉)
在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5G智能装备产业园的一家光学科技企业,工人在生产5G通讯线路板、软硬结合板等终端产品。
朱海鹏 摄(人民视觉)
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4类未来产业,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广泛关注。
未来产业的“未来感”体现在何处?报告提及的这4类产业发展得如何?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记者进行了采访。
中国未来产业发力较早
“5G应用没几年,这么快就出了6G!”“最近火‘出圈’的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是不是一回事?”对许多人而言,“未来产业”涉及的诸多概念颇为新鲜。
今年春晚的人形机器人舞蹈,让许多人首次接触到“具身智能”概念。具身智能,顾名思义是指具有身体的智能,其机器大脑能够帮助决策,从而支配肢体快速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具身智能的关键,在于实体设备与智能决策的深度融合。
“我们人类用大脑支配四肢完成跑跳、感知周围事物变化并越过障碍,这些都可看成是具身智能的体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说,区别于仅依赖计算的“离身智能”,具身智能设备既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物理世界,又可以借助大模型理解任务、自主决策并执行。
在具身智能等领域,中国发力较早。据了解,华为、腾讯、比亚迪、优必选、宇树科技等中国企业已在积极布局具身智能相关产业。浙江、广东等地也出台了支持具身智能或人形机器人相关政策规划。“人工智能融入物理实体后具备的强大感知、学习与互动能力,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场景。中国依靠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长期积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展现出先发优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志说。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表示,未来产业是由未来科技、原创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和基础前沿技术等交叉融合推动的产业,其特点是当前处于萌芽或产业化初期,但会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关键支撑引领作用,有望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新消费,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动能。
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产业,中国同样提早布局。
用“地沟油”炼航空燃油、二氧化碳做淀粉……生物制造正在用“活”的技术构筑未来。中国早在2018年就确定了绿色生物制造技术重大研发计划,绝大多数省份均已把生物制造产业列为发展重点。
再看量子科技,2023年中关村论坛发布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夸父”,就已在各项性能指标、在线率、用户数、完成任务数等方面有优异表现。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2025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量子计算真机赛启动,面向全球征集优秀量子计算算法,进一步提升“夸父”云平台影响力。
6G方面,中国已成功搭建国际首个智能与通信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田杰棠指出,未来产业目前尚处于技术突破关键期或商业化探索导入期,但有可能在未来5—10年全面影响国际竞争格局。高度重视、提早布局,有望在未来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
推动投入到产出“加速跑”
从投入到产出、从实验室到市场,未来产业的应用前景已触手可及。
以6G为例——随着5G进入规模商用阶段,6G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业内人士预计,下载一部1GB的电影,在5G网络环境下最快需3秒,6G网络环境下则可能只需0.03秒。
6G已发展到什么阶段?“6G正从技术研究迈向标准研究阶段,研究形成通信、感知、智能、计算等融合创新技术体系,实现智慧内生、性能卓越、绿色节能、安全可信、泛在互联的6G网络。”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说。
6G将展现何种面貌?“6G将会在5G基础上增加许多新要求,包括更高运动速度、更高峰值速率、更高区域流量、更高可靠性、更低时延,以及通感融合、空天地一体化等。”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
目前,各地正有序开展6G相关技术试验,扎实推动6G创新发展。在湖北省,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建设的“新一代移动通信(6G/B6G)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简称“6G工程中心”)于去年底获批成立。相关研究团队已在移动视频传输、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多场景覆盖、大维智能共生无线通信系统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
不止是6G,江苏布局量子科技,浙江发展类脑智能,北京“编织”星座通信系统,四川拓展算力基础设施应用……近年来,多地出台一系列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着力打造一批引领未来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为“未来技术”迈向“未来产业”搭建桥梁。
在浙江省宁波市,未来产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协同攻关机制不断完善。目前,宁波已成立省、市重点企业研究院68家,组建创新联合体20家。
计划投资2亿元,首期安排生产场地2000平方米,设计产能为年产1000台人形机器人及轮式机器人……近日,宁波普智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在宁波市成立,有望成为宁波第一家大规模量产的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同时成立的宁波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将安排5000平方米的场馆空间,组建涵盖机器人专家、人工智能专家和工业自动化专家的运营团队,广泛引入宁波制造业各类场景,进行“1∶1”场景搭建、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软硬件适配等,通过二次开发,研发可落地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发展未来产业,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什么是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多位专家表示,通俗来讲,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就是解决未来产业“谁来投、投哪里、怎么投”、确保“有人投、精准投、高效投”的机制。
“有人投”,需要建立未来产业多元化投入增长保障机制。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出台行动方案,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红利,引导银行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配套财政贴息政策,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截至今年2月末,深圳累计有超570家科技企业、48个项目成功获批贷款,总金额达172亿元。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光俊认为,未来应形成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的多元化投入增长格局。“一是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应未来产业特征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三是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注入资金活水。”陈光俊说。
“精准投”,需要建立未来产业全链条投入增长保障机制。
发展未来产业,某种程度上是闯入“无人区”,需要全链条推进技术孵化、工艺熟化、产品研发、用户培育、市场开拓。一方面,要关注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为未来产业发展夯实根基;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支持,推动未来产业尽快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多地已展开探索。近日,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加快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在研发创新突破、平台体系建设、创新成果孵化、企业做大做强、开放协同发展等五个方面给予具体支持,并提供资金、人才等保障,力争到2027年基本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高地。苏州工业园区同时特别强调,将系统谋划布局生物制造共性技术平台,探索建设微生物菌种保藏库等资源库,支持建设高通量、智能化、自动化概念验证与中试平台。
“高效投”,需要建立未来产业“耐心”“放心”投入增长保障机制。
孵化培育未来产业周期长、风险大,比其他产业需要更多耐心资本。多位专家指出,应发展和壮大耐心资本,用好用活各类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各类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以一定比例支持未来产业发展。
广东广州、四川成都等城市设立大体量政府引导基金和新兴产业投资母基金,推动未来产业科技攻关;上海支持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张江细胞与基因产业园吸引众多产业链相关企业集聚;广西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积极构建产业链,抢占氢能发展新赛道……目前,多地已从产业发展规划、鼓励耐心资本、完善市场机制等方面着手,构建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未来,还应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金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未来产业投入增长的堵点卡点,推动未来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陈光俊说。(记者 汪文正)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07日 第 11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