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文化对比

时间:2025-10-20 11:19 0 13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载于《世界日报》)

在菲律宾华校开展中华文化教学,教育工作者往往存在着一个疑问:“教文化的时候,使用中文授课好,还是使用英文或者菲语授课好? ”笔者认为之所以存在这个疑问,其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太过庞大,老师当然希望把中华文化讲得越清楚越好,所以认为使用学生的常用语进行授课比较好。不过,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学习者使用非中文学习中华文化,最后培养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属性? ”

在现有的中文教育机构中,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学校,以及在基础教育中开展中文教学的海外华校,大多偏重中文语言教学;而欧美地区的周末制兴趣班类型的语言机构,更倾向于中华文化教学。对比之下,前者培养出来的学习者大部分以中华文化为主体属性,后者培养出来的大部分要么非中华文化属性,要么多重文化属性。由此可见,想培养出中华文化气质,学习中华文化必须建立学好中文的基础上,或者说学习者必须能够把中文当成母语来使用。

说到这里,也许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让学习者培养出中华文化气质,生活在哪个国家就应该主动融入那个国家。不过,问题在于现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现在全世界一共200多个国家,却有3,000多个民族,单一民族国家屈指可数。中国至少有56个民族,菲律宾有90多个民族,保留民族多样性是符合大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那种试图通过驱逐或者消灭其他民族来构建单一民族的国家,大概只有二战的法西斯国家和今天的以色列。

因此,笔者认为开展中华文化教学必须使用中文进行授课。但是鉴于海外华校学生的中文程度,所以开展中华文化教学不能贪多求全,至于如何教,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讨论。今天先讲一下通过“文化对比”进行教学。华校学生虽然身份是中华民族,但是面对很多中华文化,他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采取“文化对比”的方式,比如“春节”,如果老师只是单方面讲春节的习俗,吃团圆饭、拜年、长辈给晚辈红包等等,估计学生学完之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吃好吃的和拿红包。如果用“耶诞节”进行文化对比,学生就可以明白过春节最重要的是全家团圆,进而领悟菲中两族人民都是一样的,都是热爱和平与美好生活的。这样,中华文化教学才能发挥真正的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