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在光影交汇间展开文明对话(深观察)

时间:2025-9-17 08:29 0 6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二届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上,大凉山妞妞合唱团、希腊歌手埃里尼(中)和金熊猫少儿艺术团以中英双语演唱歌曲《玉盘》。


中国演员朱一龙(右二)、巴西演员黛丽丝·韦恩伯格(左二)分别获得电影单元最佳男、女主角奖。


“我与熊猫面对面”活动上,中外嘉宾拍摄可爱的大熊猫。

(本文配图由主办方提供)

日前,以“光影之约 遇见美好”为主题,第二届金熊猫奖在四川成都揭晓。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的5343部作品,角逐出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4大单元共27个奖项。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次文化交流与行业对话的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走进成都街头,近距离观察熊猫,体验非遗文化,感受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共话文明交流互鉴。
中外佳作同台竞技
伴随着韩红演唱的一曲《锦绣》,第二届金熊猫奖颁奖典礼拉开帷幕。演出将充满巴蜀特色的文化符号,与国际元素巧妙融合,将多元文化的魅力呈现给世界。
“文化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大放异彩,而艺术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穿透偏见的高墙,直抵人心深处。”本届金熊猫奖评委会主席、导演陈凯歌表示。
传承、互鉴、创新是本届评选的三大原则。
在电影单元,意大利影片《还有明天》凭借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精彩的歌舞叙事,斩获最佳影片奖;中国导演万玛才旦凭借《雪豹》中对高原生态的细腻刻画,荣获最佳导演奖;中国演员朱一龙凭借在《河边的错误》中对复杂人性的出色演绎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巴西演员黛丽丝·韦恩伯格凭借《天空的另一面》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在电视剧单元,以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事迹为原型创作的《山花烂漫时》斩获最佳剧集奖和最佳编剧奖。中国演员吴镇宇、唐嫣分别凭借《边水往事》和《繁花》中的精彩诠释摘得最佳男、女主角奖。
自2023年第一届金熊猫奖举办以来,国际性是其鲜明的特点。本届金熊猫奖参评作品中,国际作品占比73.2%,较首届提高3.2个百分点;共有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参评,较首届增加22个。此外,本届评委会由27位影视文化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和专家学者组成,近半数来自海外。
据悉,如今金熊猫奖已走进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渐成为世界的“金熊猫”。在联合国总部,金熊猫奖亮相“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世界”展览;在意大利罗马举办的“金熊猫奖·意大利之约”交流会上,金熊猫奖邀请各方进行文明间对话;在第35届香港书展上,金熊猫奖成为文化交流的全新话题和纽带……
意大利拉齐奥大区议员达涅莱·马拉表示,金熊猫奖提供了一个全球性展示平台,成为凝聚各国人民共同价值观的契机。金熊猫奖不仅是一个艺术奖项,更是一条跨越文明的互鉴之路。
“金熊猫奖像一座桥梁,让世界各地的影像故事在这里相遇,在这个过程中彼此看见相似,也看见差异,更看见融汇连接。”陈凯歌说,“我们通过镜头观察世界,也被世界通过镜头观照。这种双向看见的过程,就是文明的对话。”
助力文明交流互鉴
来自中国的大熊猫,已成为世界级的文化符号。揭晓评选结果之前,来自不同国家的嘉宾先感受了一场以大熊猫为缘起的中国文化盛宴。在配套活动“我与熊猫面对面”中,嘉宾走进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熊猫谷),近距离观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在现场设立的“熊猫邮局”前,来自德国的提名作品代表克劳斯·舒里希为公司同事送上了来自“熊猫故乡”的祝福。“这是我所在的公司团队首次参与金熊猫奖。”他表示,“中国的山水人文魅力正被越来越多外国观众看见并喜爱,我们期待与中国影视行业达成更多合作。”来自意大利的年轻电影人菲利普和妻子是第一次来到中国。“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齐聚成都,我特别珍惜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他说。
成都的国际范儿与人文底蕴令不少嘉宾印象深刻。希腊中国友好协会主席约安尼斯·塞奥法诺普洛斯曾担任过希腊驻华大使,与中国有着20余年的缘分。“这是我第三次来四川。”约安尼斯说,“成都很有活力,人们也十分友好,这非常符合我们对‘发展’的期待。”
“这是我第二次受金熊猫奖邀请来到成都。成都是一座非常有趣的城市,这一次我注意到了它的更多细节。”在本届动画单元评委、美国制片人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看来,举办金熊猫奖这一国际影视盛事的意义重大,它有助于推动不同文化视角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理解。
道格拉斯以评审过程中观看的影片《长安三万里》为例,称赞其将历史、诗歌与人物情感交织的叙事手法,并认为这种对文化深度的探索“概念非常棒”。“我通过这部影片领略了唐朝的风采。”他表示,“当情感连接产生时,国界、文化的隔阂便会消失,我们能感受到作为人类共通的本质。”
“不同文化之间需要合作,它是我们成功的基石。”法国合拍制片人协会创办人尼古拉·德尚说。“合作”“对话”“交流”是本届金熊猫奖与会嘉宾口中的“高频词”,以文化传播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每一个‘我们’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人们渴望了解不同地区的生活。”本届金熊猫奖评委会电视剧单元主席马尔·杨说。
关注行业前沿动态
如今是技术爆炸的时代。数字特效、虚拟制片、人工智能……种种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影视艺术的制作方式。AI修复历史影像、辅助生成奇幻场景,当充满人文关怀与思想深度的创作插上技术的“翅膀”,影视行业正迎来更广阔的未来。
“AI等技术为挑战更多创作方式提供可能,同时它让叙事更加平民化,让人们可以不受预算所限,都能制作电影。”美国视觉特效总监、曾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乔尔·海尼克说。
“文化传播的关键在于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数字技术是重现和体验文化的强大桥梁。”在尼古拉·德尚看来,通过将卢浮宫、敦煌、三星堆等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可以为全世界更多人提供领略不同文化的可能。“我们都是地球村的成员,有着对于文明的共同追求和热爱。我们可以通过先进技术手段,让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他说。
技术是还原文明历史面貌、实现记录的骨架,而创意和人文情怀则是激活情感共鸣、讲好故事的灵魂。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周建东表示,如今“Z世代”已成为消费主力,他们追求沉浸式体验,将文化消费视为社交货币和自我表达的载体。AI等技术应成为创意的杠杆,推动文明对话。
“当对话多了,冲突就少了;交流多了,误解就少了——这就是文明对话的力量。”这是不少嘉宾共同的心声。在金熊猫奖上,光影艺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重要纽带,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焕发更多生机。(本报记者 黄敬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9月17日 第 07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