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为阿拉伯朋友了解中国打开一扇窗”(我在中外交流第一线)

时间:2025-8-30 13:24 0 5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沙特当地学生使用由智慧宫研发的《智慧学中文》少儿版教材。


由智慧宫译制的电视剧《山海情》阿语版海报。


阿曼马斯喀特国际书展上,当地观众在智慧宫展位体验中国书法。

本文图片均由智慧宫国际文化传播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金秋时节,塞上江南,第七届中阿博览会8月28日在宁夏拉开帷幕。

这场国际盛会,对智慧宫国际文化传播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慧宫”)的创始人张时荣有着特殊意义。2010年9月,首届中阿经贸论坛在宁夏举办。当时还是大学老师的张时荣发现:许多阿拉伯国家参会人员迫切需要将企业或项目介绍翻译成中文,这让他嗅到了机遇。2011年,他与合伙人创办智慧宫,承接中阿互译等业务。2013年,中阿经贸论坛正式更名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十几年来,智慧宫与中阿合作交流“同频加速”。作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其足迹遍布22个阿拉伯国家及中东地区,业务涵盖图书出版、动漫影视译制、国际中文教育等。他们以语言为媒,“为阿拉伯朋友了解中国打开一扇窗”。

“一本书的落地,是无数对话的开始”

走进位于宁夏银川经济开发区的智慧宫,仿佛走进了书的海洋。展厅里颇为壮观的一排排书架,摆满了翻译出版的阿文图书:科幻小说《三体》、茅盾文学奖作品《南方有嘉木》、外文社“读懂中国”系列丛书……政治、经济、文化、科幻等题材均有涉猎。

“深耕阿拉伯国家市场十几年,我们对当地民众的口味越来越有把握。随着近年来中国的发展,他们对介绍中国经验的主题书籍,以及反映社会变迁的文学作品、人物传记越来越感兴趣了。”副总裁杨向东介绍。

图书翻译编辑事业部经理谢锡鹏学阿拉伯语出身,她2020年加入公司,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中阿文化交流出一份力。“图书外译出版恰好为我打开了这扇大门。”

一本书的翻译出版,往往要“几年磨一剑”。对此,谢锡鹏深有感触。“我参与过印象最深的项目是《三体1:地球往事》阿语版。”她说,“这本书2021年正式启动,历时3年多才最终交付出版。”

她细数一道道“打磨工序”:先由中阿优秀译者共同完成翻译,又邀请阿拉伯国家知名文学编辑进行深度润色,随后展开多轮审校和语义校准,最后还要融合阿拉伯传统的排版审美与现代设计元素精细编排版式……

这一套流程下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哲学概念,到原创的科幻概念,作品中每处因文化差异产生的翻译难题,都得到反复推敲和磨合,最大程度上保留原著精神,并符合阿拉伯读者的文化习惯。

“做中阿图书交流,表面上是处理文字,实则是在照料两种文明相互理解的幼苗。”谢锡鹏说,“出版并不意味着项目的结束,一本书的落地,是无数对话的开始。”

2024年4月,《三体1:地球往事》阿语版终于在阿布扎比国际书展首次亮相,不少阿拉伯读者评价:“通过科幻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的想象力。”谢锡鹏说:“这让我觉得,所有细节上的打磨都值得。”

这届中阿博览会,谢锡鹏和团队主要负责会议翻译工作,并接待阿拉伯国家政府官员、教育机构代表、出版界人士等嘉宾来智慧宫观摩调研。

“希望借这次博览会,和阿方建立更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策划一批聚焦当代议题、反映双方读者兴趣的优秀作品,例如中国科技、绿色发展、创新文学等领域,让阿拉伯读者更全面、深入地读懂今天的中国。”谢锡鹏说。

“我们做的是情感的连接、价值的共鸣”

电视剧《山海情》阿语版,是智慧宫影视译制团队推出的一个“爆款”。剧里的故事就发生在宁夏,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海固地区的人民在福建对口帮扶下,通过“吊庄移民”与艰苦奋斗,将荒漠变成绿洲的故事。看过这部剧的人,无不对里面原汁原味的西北方言印象深刻。

如何让阿语版保留这股“土味儿”,成了译配团队的一大挑战。

最终,团队选择先由中国成员将剧中方言转化成普通话,再由外国成员译成阿语,还专门选用海湾国家方言进行译配。对于一些找不到对应表述的内容和概念,比如“基层扶贫干部”、西北民歌“花儿”,字幕组则注重“达”和“雅”,基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逻辑进行本地化处理,辅以背景解说、社交媒体解读等。在译制团队的努力下,水花、得福等剧中人物的故事走进更多人心里。

剧集不仅在阿联酋、沙特、埃及等10个阿拉伯国家的主流电视台展播,还在亚马逊Prime Video上获得了4.7星的高分。“真正实现了从‘播出’到‘播响’的跨越!”国际影视与国际传播部总经理李甲难掩激动。

除了收视成绩,让人感动的还有来自海外观众的反馈。

一位突尼斯观众留言:“这部剧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另一面,不仅是高楼大厦,还有普通人的奋斗与温情。”还有埃及观众分享:“我去过中国好几次,亲眼看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的脱贫不是口号,希望我们国家能学习中国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经验。”

李甲告诉记者:“不仅是内容的传播,我们做的是情感的连接、价值的共鸣。”

宁夏这片土地,正不断为团队提供新的灵感。8月12日,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大战场镇红宝村文化广场,由智慧宫出资拍摄的电影《六谷儿》正在放映,银幕前聚起百余人。

“吃了五谷儿想六谷儿”,这是宁夏的一句俗语。“五谷”代表物质生活,“六谷”指的是精神追求。电影《六谷儿》记录的,就是红宝村村民成立合唱团,用歌声改变生活、提振精气神的故事。很快,电影阿语版将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广,让世界看到新时代中国农民的新面貌、新气象。

“走出去”的还有古装偶像剧、竖屏短剧、动漫、网络游戏……团队触达的观众群体越来越广,呈现的中国形象越来越立体。杨向东很有感触:“好的文化产品不用刻意迎合,只要真实展现中国故事,就能跨越国界。”

“文化交流的成果正在落地生根”

国际中文教育板块副总经理Essam Audam Adam Ahamed来自苏丹。一张洋面孔,开口却是流利的中文,甚至带着点宁夏口音:“你好,可以叫我周阳。”

从小看成龙的功夫电影长大的周阳,本科学习汉语言文学,2017年来到中国,毕业后进入智慧宫工作,参与过《山海情》的译制。他清晰地感受到:“中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017年,智慧宫正式布局国际中文教育业务,首先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建起一所国际中文教育学院。8年间,智慧宫又陆续与卡塔尔、阿曼等12个国家达成合作共识,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在当地落地。

“最开始,海外招生特别难,需要到处发招生广告。”杨向东回忆,“但现在学生都主动找上门。四五个月里,主动来咨询的就有上千人,增长十分迅速!”

为什么中文学习者激增?来中阿博览会现场看看:不仅有经贸、能源、科技、卫生、农业等传统领域,还有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智慧气象等新增长极……中阿合作交流的平台越来越宽广,遍地机遇,处处需要懂中文、懂中国的人才。

“学中文,赢未来,成为不少人的心声。”杨向东说。

为了提升阿拉伯国家中文学习者的体验,团队自主研发了《智慧学中文》教材体系。不但将游戏化元素融入课件设计、借助App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还为不同国家量身定制教材,进行本土化调整……

目前,智慧宫推出的全球首套面向阿拉伯国家的K12中文教材体系,沙特、阿联酋、埃及、卡塔尔、阿曼等国家中小学及高校、教育机构已经采购使用。

现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在为中阿语言文化交流提供助力。依托海量语料库,智慧宫自主研发了AI翻译系统,大幅提升了中阿互译的准确性与效率。团队还在研发AI教师,希望模拟真实场景,实现更智能、更个性化的互动,帮助更多阿拉伯孩子爱上中文。

“我对上一届中阿博览会印象特别深。”杨向东说,“当时智慧宫代表在国际中文教育高峰论坛上向各国嘉宾介绍《智慧学中文》教材体系,没想到,沙特教育机构代表当场就达成了合作意向。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文化交流的成果正在落地生根。”(记者 霍旻含)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30日 第 05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