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频道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8月26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14万年前!科学家发现最早人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4933
主题
154950
回复
181384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88
才播20分钟,热度破5000,终于有让我熬夜狂追的古装热血剧了
0/81
《生万物》:勾引苏苏,玷污费左氏,爱逛窑子,郭龟腰死得不冤
0/76
《雍正王朝》中,雍正为何会派老十七去杀邬思道?这其中另有隐情
0/79
《生万物》:原著里,宁学祥真正的死因
0/81
全身8处纹身还演农民?央视《生万物》闭眼选角,张艺谋一语成谶
0/74
胡军李乃文主演《归队》:在微观叙事中刻画抗联群像|新京报娱论
0/84
【文娱快讯】《目之所及》定档,《我们的宿舍》更新,《浪浪山小妖怪》延长上映
0/79
《长风少年词》首播,剧情虽然低幼,但打戏多,帅哥也多,养眼
0/76
好家伙!蒋欣《归队》开播就差评一片,观众差评理由出奇的一致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8月26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14万年前!科学家发现最早人类混血儿
时间:2025-8-27 09:42
0
67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8月26日(星期二)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科学》网站(www.science.org)
AI能提出诺贝尔奖级别的创意吗?新研究给出了答案
当前,人工智能(AI)正在全球多个学科领域加速科研进程,尤其在自动化生成科学假说方面展现出显著能力。AI能够快速扫描海量文献、识别研究空白,并提出人类可能忽略的研究方向。然而,近期一项大规模研究表明,尽管AI能够快速提出大量设想,但其创新性和可行性在经过实验验证后普遍低于人类提出的假说。该研究论文已于近期发布于预印本平台arXiv。
这项研究聚焦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使用美国AI初创公司Anthropic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Claude 3.5 Sonnet生成数千个假设,并邀请专业研究人员提出竞争性人类假设。初步盲评显示AI生成假设获得更高新颖性评分,但在实际实验阶段,24个AI假设与19个人类假设经过独立测试后,AI假设的新颖性得分显著下降,而人类假设得分相对稳定。
研究人员指出,AI常倾向于使用吸引人的术语包装已知概念,导致其假设表面光鲜但实质创新有限。此外,AI在判断实验可行性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该研究也引发学界对科学创新评价标准的讨论。美国华盛顿大学学者指出,新颖性本身就是科学评估中的难点,人类评审也常存在主观差异。
尽管存在差距,AI与人类得分的接近程度已远超预期。美国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专家认为,若AI能基于更多高质量研究进行训练,其提出创新假设的能力有望提升。未来,AI可能承担更多假设生成工作,而科学家则专注于实验验证——这既提高了效率,也带来了科学探索本质变化的思考。
《科学通讯》网站(www.sciencenews.org)
浴火重生的不只有凤凰,这些生物真的能从火中复活
传说中,凤凰在生命尽头浴火燃烧,继而从灰烬中重生。这一神话形象不仅存在于古希腊和埃及传说,也贯穿于《哈利·波特》《海贼王》等当代虚构作品。虽然现实中并不存在凤凰,但科学研究发现,地球上有许多生物展现出惊人的耐热能力,甚至依赖高温环境完成生命周期。
极端环境微生物中的“超嗜热菌”是最具代表性的耐热生命形式。这类单细胞微生物主要栖息在高温热泉和深海热液口等极端环境中。其中最耐热的品种属于古菌域——生命三大域之一的成员。这类古菌可耐受高达120摄氏度的高温,远超过水的沸点。在这种极端条件下,普通生物的蛋白质会迅速分解,但古菌通过特殊的分子结构维持蛋白质稳定性,其细胞膜组成和酶结构都具有独特的热适应机制。
不仅微生物如此,某些动物也拥有类似的耐热能力。在南非凡波斯地区,一类无法飞行的象鼻虫生活在易发生野火的灌木丛区域。研究发现,其中两个物种分别能够耐受52.6摄氏度和53.4摄氏度的高温。据研究人员推测,这些昆虫可能进化出了细胞层面的热保护机制,或通过钻入土壤躲避高温。
更令人称奇的是,某些象鼻虫利用植物的天然防火性能保护后代。它们将卵产在具有耐火性的木质植物组织中,待野火过后,幼虫便从这些天然庇护所中孵化问世,完成真正的“灰烬重生”。
这些发现不仅展示了生命适应极端环境的惊人能力,也为科学家研究生物热耐受机制提供了宝贵素材,在生态保护和极端环境探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舌尖上的革命:人工甜味剂或将尝起来和真糖毫无差别
目前常用的一些人工甜味剂,例如糖精和安赛蜜,往往带有明显苦味余味,影响了消费者对低卡路里食品和饮料的接受程度。一项发表于《二月开放生物》(FEBS Open Bio)的新研究指出,通过特定化合物抑制苦味受体,可以有效提升这类甜味剂的适口性。
研究表明,糖精和安赛蜜会被苦味受体TAS2R31和TAS2R43识别。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测试了多种化合物对TAS2R31的抑制效果,发现薄荷醇能够降低该受体对糖精的响应。此外,一种名为左旋香芹酮的化合物——它也是绿薄荷清甜气味的主要来源——对TAS2R31和TAS2R43两种受体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左旋香芹酮不会像薄荷醇那样带来强烈的清凉感,而清凉感在多数食品调味中并不受青睐,因此该成分更具应用潜力。研究者指出,这类苦味抑制剂未来可广泛用于食品工业,有助于改善含人工甜味剂产品的口感,推动低热量食品的发展。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4万年前!科学家发现最早人类混血儿
一项发表于《人类学》(l’Anthropologie)的最新研究,改写了我们对早期人类与尼安德特人相遇的历史。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组成的国际团队宣布,近一个世纪前在以色列卡梅尔山斯虎尔洞穴发现的一具距今约14万年的儿童遗骸,呈现出明确的智人与尼安德特人混合特征。这不仅是全球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混血证据,也将两大群体发生基因交流的时间大幅推前。
这具五岁儿童的颅骨在整体形态上接近智人,尤其是颅顶的弯曲度;但其颅内血管系统、下颌骨及内耳结构却属于典型尼安德特人类型。研究团队通过显微CT扫描与高精度三维建模,对化石进行了细致的形态学分析,最终确认了这一混合性状的存在。
此前学界普遍认为,尼安德特人与智人的基因交流发生在6万至4万年前。现代欧亚人群基因组中仍有2%–6%的尼安德特人遗传成分。而斯虎尔儿童的发现表明,这一混通现象其实早在14万年前就已经发生。
该发现也与近年来的考古成果相呼应。2021年《科学》期刊就曾发表研究,指出尼安德特人早在40万年前就已生活在黎凡特地区。当智人群体于约20万年前走出非洲后,便与这支“本地原住民”相遇、共存并发生混合。斯虎尔儿童正是这两个群体长期互动与融合的关键实证。
这项研究不仅刷新了人类进化时间线,也更生动地揭示出:古老型人类并未完全灭绝,而是通过基因融合的方式,继续生存在现代人类的DNA中。(刘春)
延伸阅读
寒武纪半年营收增43倍!创始人身家超1500亿
何小鹏罗永浩对谈3小时:揭秘换掉十几位高管背后,回顾至暗时刻
字节跳动上调期权价格:调至200.41美元/股,再创新高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