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新华社成都8月16日电(记者吴光于、赵怡宁、胥冰洁)8月成都,热浪滚滚。空气里除了火锅香,还有多巴胺的“热辣滚烫”。
第12届世界运动会赛场上,新奇项目引来好奇目光,加油助威声震耳欲聋。赛场外的街头巷尾、运动场上,欢呼喝彩声同样此起彼伏。
飞盘急速划破晚风,腰旗橄榄球飘带飞舞,岩壁上镁粉倏然飘落。“东郊记忆”里,少年舞者在音乐和欢呼声中突然就地一个托马斯全旋。天府绿道上,跑酷俱乐部的孩子们侧身通过障碍,稳稳落地后又猛然跃起……
“小众”不小
如果说奥运会是体育界的“顶流巨星”,世运会则充满了“小众宝藏”。
从天上的无人机到水下的自由潜,从标准场地里的浮士德球到穿行在乡间的徒步定向……不少“小众”项目借此次世运会为大众所了解。但殊不知在成都,许多“小众”项目早已融入“世运之城”的脉搏跳动。
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如今定居在成都的许崇嘉在高中时代是一名街舞爱好者,2009年接触跑酷运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过去十多年里,他见证了跑酷在中国的发展:从最初爱好者们通过“搬运”国外的视频和教程开展训练,到北上广等地出现专业的俱乐部,再到有了全国锦标赛……2019年,许崇嘉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辞职创业,在成都锦江畔的江滩公园成立了成都第一家跑酷俱乐部。
许崇嘉在跑酷项目中担任双语解说员。(受访者供图)
“我当时认定了这项运动将是一片蓝海。”经过6年发展,俱乐部已拥有1000多名会员,其中80%都是青少年。
“跑酷就像一把钥匙,它能帮我们解锁全新的视角。穿行于各类环境之间,身体的潜能不断得到开发。”他说。
本届世运会,许崇嘉担任跑酷项目双语解说员。他说,坐在解说席上的那天,他无数次想起16年前西昌街头的那个高中少年,“是热爱和坚持让梦想开花”。
16日,世运会迎来攀岩速度接力决赛。攀岩,是“蓉漂”的贵州姑娘吴庆文的挚爱。虽然没有抢到决赛门票,她决定以一场“攀岩局”向自己的“真爱”运动致敬。世运期间,她已经在攀岩馆里偶遇了好几位来成都观赛的攀岩“大神”。
7月25日,吴庆文在进行攀岩训练。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攀岩时你能沉浸在只有自己和抱石的世界里,很多内向的朋友也被我带动起来,可想而知它的魅力。”她说。
除了攀岩,吴庆文还是一名资深的腰旗橄榄球玩家。2022年起,她几乎保持着一周3至5次的训练频率,在一次次带球突破中,体会着一次次沸腾的快乐。
“朝圣”世运
8月15日,记者来到坐落于成都玉林街区的“来闹飞盘商店”。午后阳光灼人,这个坐落在背街小巷里的小店却热闹得很。不到1小时的时间,记者在这里遇到了三波从外地专程来成都观赛的飞盘玩家。
来自南京的中学体育老师周杨与俱乐部的10名队友搭伴前来。“既是为了看飞盘比赛,也是想来成都玩一圈,晚上还和成都的俱乐部约了场友情局。”她说。
西安姑娘小佐则感叹:“这几天全国绝大部分玩飞盘的,除了打比赛的全在这里(成都)了。能够不出国就看到世界顶尖飞盘比赛真的太难得了,更别说还有很多明星‘大神’来打比赛。”
飞盘项目火爆,从门票售卖情况可见一斑。为了确保买到决赛票,来自北京的小高提前在购票系统中预约,周杨盯着放票时间“拼手速”,没有抢到票的队友一次次刷新放票页面,试图“捡漏”。
市民在成都市锦江体育公园足球场里玩飞盘。
“来闹飞盘商店”是成都知名的飞盘店铺。世运会期间,全国各地的飞盘爱好者纷纷造访打卡,就在几天前,参加世运会的美国顶尖飞盘选手甘农·布尔也来到店里,在店门口和顾客们切磋了一盘掷准飞盘。
“当晚很多朋友看到消息,饭都没吃立刻赶来,店里几乎成了见面会现场,激动的情绪能掀翻房顶,甘农不仅参加了场‘临时赛’,还耐心地同大家分享训练技巧。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听说成都有家飞盘店氛围不错,专门来玩的。”小店老板徐洋说。
生长沃土
16日上午9点,两年前拿到巴黎奥运会马拉松大众组入场券的成都人陈志刚,开始了在环城绿道上的骑行。他将以骑行20公里、跑步10公里的方式向本届世运会铁人两项致敬。
过去5年里,陈志刚几乎保持了每月200公里以上的跑量。全长100公里的成都环城绿道是他释放工作压力、与内心对话的地方。“每个热爱运动的人都能在成都找到属于他的天地。”他说。
城市的开放包容,更让无数喜爱“小众”运动的人倍感幸福。
“这座城市对年轻人特别友好,对新兴事物特别友好。”许崇嘉说。如今,他所在的跑酷俱乐部常在凤凰山公园、江滩公园、交子公园、圣灯公园等地组团“刷街”,公园开辟了专门的跑酷场地,他们的身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8月5日,在成都一家跑酷训练基地,小朋友在练习跑酷。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对新事物不光有接纳,还有积极的拥抱。在成都市天回小学,跑酷在两年前成为校本课程,学校已构建起“普及课+社团+校队”三级培养体系。
当前,成都活跃着20多家飞盘俱乐部。在这样的城市氛围里,“来闹飞盘商店”的徐洋把爱好做成了事业。
“城市包容开放的氛围,市民乐于尝试、爱好运动的特质,让飞盘在这里更易推广开来。”他说,“从省级联赛到市级联赛,再到春秋联赛、日常例赛,全年大大小小比赛不断,这次世运会更是掀起新一轮的飞盘热潮。”
7月27日,腰旗橄榄球爱好者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今天的成都,越来越多的“小众”运动生根发芽。这背后,是城市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也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坚持努力——这其中,有许崇嘉在天桥上的腾跃,有吴庆文在岩壁上给新手做示范,有徐洋站在背街小巷里,教新手如何握盘……
世运会即将落幕,赛会有期,生活无垠。运动项目也许有“大众”“小众”之分,但对生命的热爱、对体育精神的追求,无关大小,永无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