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共筑气候安全 携手应对风浪(环球热点)

时间:2025-8-13 08:17 0 5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康克鲁斯瓦格附近拍摄的冰盖(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摄


库克群岛拉罗汤加岛的海岸线风景。新华社/法新

近日,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正式启动“气候签证”抽签程序,中签者将以永久居民身份在澳大利亚定居。从南太平洋岛国,到历史悠久的滨海城市、经济发达的大陆沿岸,受到气候影响,海平面日渐升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未来安全。专家呼吁,国际社会唯有坚持多边合作、统筹资源配置,方能在这场“慢性海啸”中争取更多转圜空间。
监测数据拉响蓝色警报
当前,海平面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年度《气候状态》报告指出,海洋温度再创新高,海平面不断上升,冰川以创纪录的速度消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卫星数据分析发现,自1993年至2024年,全球海平面总共上升了约100毫米。中国自然资源部编制发布《2024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显示,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2024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96毫米。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就算全球气温立即停止上升,冰川的“健康状况”依然堪忧,其总质量的近40%已注定消失。研究人员估计,这一趋势难以逆转,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113毫米。
《西班牙人报》网站报道称,科学家们通过对远古珊瑚化石的研究推断,基于当前已达到的变暖水平,全球平均海平面长期的潜在上升幅度可能超过10米。
与此同时,全球淡水资源的急剧流失也加剧了危机。据欧洲新闻社报道,自2002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地下水不可持续利用以及极端干旱,地球各大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淡水资源流失。研究人员首次量化了陆地水资源损失类型,发现其中68%纯粹来自地下水消耗,其导致海平面上升的贡献率已超过格陵兰岛与南极冰盖之和。
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胡志勇谈到,长期开采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已导致土地出现大面积沉降,这些沉降区域也成为海平面上升的重灾区。
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并非处处均等。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显示,太平洋某些地区过去30年的海平面上升幅度达到了约150毫米,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副院长孔令杰认为,科学数据表明,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将波及世界主要国家。小岛屿国家及低洼沿海国家将遭受更大冲击,可能导致人口被迫迁移、国家领土完整丧失及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受损等问题。
连锁反应带来多重挑战
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正在面临严峻挑战。该国平均海拔仅2米,最高点仅高出海面4.5米。研究显示,到2050年,图瓦卢大部分土地和关键基础设施都将处于高潮水位以下。海水入侵不仅侵蚀土地,还污染了本就稀缺的淡水资源,迫使居民将农作物抬高种植以应对土壤盐碱化。面对生存危机,图瓦卢与澳大利亚达成了 “气候签证”协议,每年允许280名图瓦卢公民移居澳大利亚。
危机同样在大陆国家的海岸线上演。在埃及,拥有2300年历史的名城亚历山大正遭受海水侵蚀,滨海区域的建筑倒塌速度在十年间激增,数千栋建筑面临风险。在巴西,海滨小镇阿塔福纳正以每年3米的速度被海水吞噬。实验室模拟实验表明,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紧急措施,按照目前的速度,到2100年海水可能会吞噬大部分城市地区,人们今天所知道的阿塔福纳将从地图上消失。在美国,阿拉斯加州沙克图利克村等原住民社区面临海岸侵蚀和洪水威胁。
世界银行预测,到2050年,全球或将产生2.16亿气候移民。胡志勇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气候迁徙’正在成为新的全球性现象。目前,澳大利亚的‘太平洋参与计划’承诺到2030年接纳5000名气候移民,新西兰也推出了‘气候难民签证’试点项目。但这些计划远不足以覆盖所有受影响人口。同时,移民意味着离开故乡、融入新文化,这可能引发新的社会和心理挑战。”
越来越多的气候移民将给全球南方城市带来巨大压力。据西班牙《先锋报》网站报道,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预计将额外涌入300万气候移民,住房、水电和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或继续恶化。预计到2050年,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将接收10.3万至近60万国内气候移民,五分之一的人是为了躲避其原籍地区的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向经济社会的各个角落渗透。“海平面上升将会导致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加剧,破坏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影响依赖海洋资源的人类社会。海平面上升加剧侵蚀海岸线,导致海水入侵和土地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农业、渔业和旅游业都面临着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威胁。除此以外,海平面上升带来的一系列气候问题,正在对粮食安全、公共健康等领域造成冲击。”胡志勇说。
气候援助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胡志勇谈到,当前,全球气候治理正经历从合作到竞争的转变,多边气候机制的效能遭到实质衰弱。“一方面,美国退出关键气候承诺,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另一方面,大国在清洁能源、关键矿产等领域的竞争日渐激烈。这些因素相互叠加,正在带来多重负面影响:清洁技术成本攀升、南北气候融资鸿沟扩大、国际信任赤字加剧。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成为大国博弈的‘气候缓冲区’,其能源转型进程受到严重干扰,面临巨大挑战。”
孔令杰指出,2023年11月9日,澳大利亚与图瓦卢签署《法莱皮利联盟条约》,澳方承认图方的国家地位和主权的连续性,帮助图方应对海平面上升等带来的影响,图方则就本国防卫和安全等与澳方达成协议。应当警惕部分国家以气候援助为名,实质意在增强对小岛屿国家的控制和影响,提升气候问题的过度政治化风险。
国际社会需要共担责任
面对海平面持续上升的严峻未来,国际社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已多次就海平面上升问题发出“全球求救信号”,称“一场全球性灾难正在危及这片太平洋天堂”。
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海平面上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法问题,包括与海洋法、人员保护和国家地位等相关的问题。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报道,在小岛屿国家多年努力推动下,联合国国际法院于7月23日通过了一项历史性的咨询意见。这项意见将气候变化造成的危害称为“紧急且关乎生存”的威胁,并强调了所有国家均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止对环境造成损害。这项意见重申了保护环境以尊重人权的必要性,并指出未能采取措施的国家或将违反国际法。
孔令杰谈到,多边机制对应对海平面上升至关重要。海平面上升一直是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的重要议题。其他国际、区域组织和机构如小岛屿国家联盟、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会议、太平洋岛国论坛、气候易受影响国家论坛等,也正在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重要文件,寻求在海平面上升问题上凝聚更多共识。
在挑战面前,各国也正在积极探索应对之道。作为“低地国家”,荷兰的治水经验尤为令人瞩目。从早期的须德海工程、三角洲工程等宏大项目,到推行“还地于河”计划,通过拓宽河道、建立蓄洪区等方式与水“共生”,荷兰的治水智慧为世界提供了宝贵借鉴。南非、法国等国也相继出台了更具前瞻性的国家气候适应计划。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积极推动自身“双碳”目标的同时,也致力于深化同太平洋岛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合作。中方提出倡议,愿与岛国一道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实现气候资金目标,并宣布投入资金,在清洁能源、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领域,通过实施“小而美”项目、分享“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加强蓝色经济合作等务实举措,帮助岛国提升气候韧性。(本报记者 徐令缘)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13日 第 08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