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完美结合”(我在中国·行耕记)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71450
主题
71902
回复
91902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国际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6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132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揭开月背“神秘面纱”
0/133
感受“津味”魅力,共赴“和合共生”之约
0/67
成都世运会|这里的拔河,不是你认识的拔河
0/74
可容纳4名乘客6个登机箱 未来打飞的可能和出租车一个价
0/73
“文博热”成为暑期旅游新亮点
0/62
携手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国际论坛·以史为鉴 共护和平)
0/62
“中国医疗队是摩中友谊的使者”(新时代中非合作)
0/74
何以中国 | 文脉涌海河
0/53
《南京照相馆》加拿大首映 观众深受触动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完美结合”(我在中国·行耕记)
时间:2025-8-9 16:22
0
51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史蒂夫(中)在临沧茶山体验茶叶采摘。受访者供图
雅恩在中国参加展会。受访者供图
数字游民,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工作,不受传统工作地点束缚,追求自由、灵活和自主生活方式的个体。
近年来,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字游民,选择在中国开启“云端办公+深度体验”的独特生活。他们依托中国成熟的数字基建与多元开放的创业环境,在远程工作中创造价值。工作之余,他们还深度融入当地生活,从中国的风土人情中汲取创作灵感,通过社交媒体向世界讲述真实鲜活的中国故事。
云南昆明
用赛博“哇塞”呈现美好生活
“一二三四五,老史带你走!”镜头中,高鼻梁、深眼窝的英国人史蒂夫·豪斯(Steve Halls)笑容灿烂,开口就是一口标准普通话。这位自称“最早一批数字游民”的英国人,在云南扎根十年,从“迷路老外”变成了“滇味生活导游”。
史蒂夫与云南的缘分始于2002年。当时,他在美国工作,经一位来自大理的朋友推荐,选择独自来到中国旅行。“这里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在大理,稻田、木屋、穿民族服饰的老人与篝火旁的歌舞,都让史蒂夫震撼不已。那是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在乡村,没有信号和网络,史蒂夫定期到城市用电脑联系亲友,也因此得以沉浸在云南的淳朴中。村民的善意让他难忘:语言不通,却会邀他回家吃饭、送他去车站……
1个多月后,史蒂夫恋恋不舍地离开云南。这场“文化邂逅”,始终让他魂牵梦萦。于是,2015年,史蒂夫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以数字游民的身份重返云南、定居昆明。
吸引史蒂夫前来的,是云南独特的人文和自然风情。促使他留下的,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深度融入——
定居后的十年里,史蒂夫不再满足于匆匆一瞥,而是走进大山深处的古老村落。滇池边的海晏村、乐居村,既有古朴民居,又有带落地窗的咖啡馆。“生活舒服得让人惊讶,每到一个地方好像打开新世界,非常‘哇塞’。”史蒂夫说。
他以昆明为中心,足迹遍布红河、大理、怒江、临沧等地,结识了众多少数民族朋友,跟着白族奶奶学扎染,参加彝族年猪宴,在临沧双江泼水节被孩子们用水枪“集体攻击”……这些体验让他深度融入云南生活。
2023年11月,史蒂夫开始持续创作短视频,这成为他“云端工作”的重要内容。近两年,他制作了230余条视频,收获10余万人次点赞。视频内容真实接地气:在晋宁采菌、在石林听阿诗玛传说、在滇池喂红嘴鸥……
史蒂夫的拍摄很辛苦。“早6点起,拍一天,回去还要剪辑到半夜12点。”但史蒂夫乐在其中——有一次,他肩膀脱臼仍坚持拍完昆明东川的视频,支撑他的是网友的热情留言:“欢迎来我的家乡!”
为更好地创作,史蒂夫苦练中文。有一次,他在街头遭遇“打击”——昆明话让他一头雾水。于是,他主动学起方言俚语,“么么三三”“板扎”等云南方言成了视频的“热度密码”。在普洱孟连拍牛油果时,他脱口说成“游泳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十年间,史蒂夫见证了云南的发展:昆明到大理坐高铁只要2.5小时,5G网络覆盖让沟通无界,手机支付随处可用……“这里的城市繁华如国际都市,人情味却从未改变。”史蒂夫感叹,云南基础设施的完善,让便利的生活触手可及,这也成为在云南旅居的加分项。
史蒂夫是云南众多数字游民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有280.3万人在云南旅居,在昆明、大理、曲靖等热门数字游民“栖息地”,不少人都是“洋面孔”。
如今,史蒂夫正准备为外国人定制云南旅游攻略,投放到海外平台,“希望更多人来感受云南的多元与温暖”。在家中,史蒂夫在墙上挂着一幅自己书写的“天地人和,我爱昆明”书法作品。史蒂夫说,这是他对这片土地的感动,他也用镜头与真心,让世界看见云南的美好,让理解之桥跨越山海。(本报记者 张驰 吴沛钊参与采写)
海南海口
在火山古村里“诗意栖居”
清晨,来自斯洛伐克的雅恩(Jay Kerkes)刚刚结束在海口西海岸的晨泳,拿起手机接听起工作电话;正午,来自巴基斯坦的亚瑟(Anwar Yasir)坐在树荫下敲着电脑,与欧洲的客户洽谈起一笔医疗机器人的出口订单……
这里是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的保明村,一座火山石垒砌的古村落。近年来,海口龙华动漫产业园在这里开展二期建设,吸引了不少外国人在此工作、生活。他们是“新村民”,也是借助互联网实现工作位置自由的数字游民。
“我是一名工程师,去过100多个国家。”47岁的雅恩告诉记者。2018年来到海南后,他选择留在海南。
雅恩的一天,常常从晨泳或慢跑开始。“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自然和城市完美结合。无论是到海口市区还是海边,骑车都不会超过20分钟。”
如今,雅恩在海南创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把欧洲独特的酒水、矿泉水进口到中国,也帮助欧洲的伙伴采购优质的中国体育器材。“海南的营商环境太棒了,我注册公司只用了不到一周。”他说,这里开放的氛围和国际化的社群,让他找到了事业的新方向。
“两年前,斯洛伐克国家电视台看到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海南生活,专程来拍了一部纪录片。节目播出后,我的手机收到了几百条信息,大家都惊叹于海南的美丽。”雅恩说,他很高兴能成为一座桥梁,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现代的中国。“我走过世界,但最终留在这里。我没有找到海南,是海南找到了我。”
对于亚瑟来说,保明村的数字基础设施是吸引他留在这里的重要理由。
“我们做外贸生意,需要使用国际社交平台和客户沟通、展示产品。”32岁的亚瑟在海南生活了十多年,在海口、三亚都长住过。从读书到工作再到创业,他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海南通”。去年,他听闻海口龙华动漫产业园正在进行“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试点,便毫不犹豫地将公司搬来了保明村。
“借助政策优势,我们可以更加便利地与海外客户沟通。”亚瑟说。园区配套设施也让他赞不绝口,“这里有共享会议室、共享餐厅和健身房,生活非常便利,和在城市里没有区别。”
如今,亚瑟还和伙伴一道,运营起一个介绍海南运动文化的新媒体账号。“海南给了我很多,我也想用自己的方式回报这片土地。”亚瑟说。
像海口保明村这样的数字游民社区,并非孤例:三亚唯吾岛数字游民社区、陵水海风小镇数字文化产业园……放眼全岛,海南正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全球数字游民的“新栖居地”。
“我们吸引来的不仅是游客,更是能在这里扎根、创造价值的国际人才。”龙华动漫产业园负责人易慧表示。为此,园区致力于打造完整成熟的产业生态。在保明村,一个外国数字游民不仅能找到安静的创作空间,还能随时找到动漫创作、游戏开发等上下游的中国合作伙伴,把一个创意快速变成可以走向世界的产品。
“从‘筑巢引凤’到‘固巢养凤’,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聚才、引才、用才、成才的平台。”海口市龙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林逸说,“在持续优化的免签政策和自贸港‘双15%’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助力下,我们希望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字游民,最终能在这里找到事业的归宿,从‘游客’变成‘乡民’,与海南自贸港共成长。”
夜幕降临,保明村“多巴胺”街区的彩色房子亮起了灯。窗户里,映出的是一张张不同肤色的年轻脸庞,他们在这里,连接着世界,也创造着未来。(本报记者 孙海天)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09日 第 05 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