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娱乐新闻
›
亚视六部经典系列剧,武侠历史赌术僵尸,你最喜欢哪一部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4428
主题
154445
回复
18085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娱乐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7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52
厉害了!三大平台正面交锋,“王炸剧”轮番轰炸,谁能登顶剧王
0/48
钟汉良、唐嫣都市爱情剧《何以笙箫默》:男主分手后等了女主7年
0/44
《利剑玫瑰》邓妍惨遭吴斌陷害,意外发现,然然在叶修明身边
0/46
《利剑玫瑰》叶修明隐瞒秘密浮现,邓妍发现然然被拐的真相
0/56
《定风波》两集死七个老头,王星越向涵之集结热血少年团探案追凶
0/52
于正:短剧是低配版的网大,用短剧测试IP开发长剧剧本
0/48
于正强捧都不红,和王星越搭戏没红,和杨洋合作,1米7的她红了
0/48
【扫剧日历】今晚19:30东方卫视《扫毒风暴》:亡命宛北,卢少骅身陷新绝境
0/48
《利剑玫瑰》:看到全家福,才明白,红姨留下孩子们衣服的真相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亚视六部经典系列剧,武侠历史赌术僵尸,你最喜欢哪一部?
时间:2025-8-6 09:47
0
45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香港亚洲电视台(简称亚视)是全球首家华人电视台。1957年5月正式开业之时名为“丽的映声”,1973年起改为无线免费广播,更名为“丽的电视”。之后公司曾多度易手,1982年9月改名为“亚洲电视”。
在上个世纪70-90年代,亚洲电视与香港无线电视对垒很多年,双方的良性竞争诞生了无数的经典电视剧。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亚洲电视曾经制作的那些经典系列电视剧。
《天蚕变》系列
1979《天蚕变》
1979《天龙诀》
1993《天蚕变之再与天比高》
1979年7月播出的《天蚕变》,可以说是亚洲电视史上最经典的武侠剧之一,也是亚洲电视重播次数最多的剧集之一。
该剧讲述的是武当山一代大侠云飞扬,从地位卑微的武当派杂役,含冤受屈、忍辱负重,经历多重离奇遭遇,练就“天蚕功”,破茧而出,击败天下第一高手独孤无敌,最终成为天下武林第一人的故事。
看看当年《天蚕变》的台前幕后阵容多么强大,
麦当雄、箫笙
担纲监制,原著作者
黄鹰
担任编剧,七位编导:
徐小明
、黎大炜、唐基明、
范秀明
、
李恵民、赖水清
、黄泰来等,两位武术指导:
程小东
、韩义生。
主演:
徐少强、顾冠忠、苗可秀、余安安、伍卫国、马敏儿、刘纬民、张瑛、杨泽霖、蔡琼辉、罗乐林
等。
《天蚕变》是香港电视史上首部由剧本改编为小说的长篇武侠电视剧。
首播平均有超过百万观众收看(那个年代香港人口490余万)。《天蚕变》的高收视率引起了TVB恐慌,使得TVB高层立马召回在邵氏拍电影的郑少秋,并集合TVB当时几乎所有花旦开拍《楚留香》与之对阵。
《天蚕变》对于香港电视史的重要意义,就是令单元剧彻底退出黄金档。当时TVB每晚八至九点专播单元剧(与长篇连续剧不一样,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单元构成,每个故事独立成篇),而丽的电视安排长剧《天蚕变》于周一至周五晚每天连续播放,结果逼得无线跟着效仿,往后两家电视台都开始在周一至周五每晚播放两线长剧,这一排阵形式沿用至今。
关正杰演唱的《天蚕变》同名主题曲,获得1979年度第2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奖。
《天蚕变》的大获成功,让丽的电视不得不立马拍摄续集《天龙诀》,三个月后,1979年10月《天龙诀》就上映了,不得不佩服那个时代香港影视圈的效率。
《天龙诀》延续了《天蚕变》的幕后人员,但故事设定有所变化,重点围绕权力斗争使人腐化来发展,讲述“安乐侯”徐廷封联手一代大侠云飞扬匡扶正义过程中,串出宫廷与武林中权力斗争的残酷无情。
《天龙诀》演员在顾冠忠、余安安、苗可秀等人的基础上,又加入了
白彪、梁小龙、万梓良、文雪儿、薛家燕、魏秋桦
等实力明星。
《天龙诀》重点放在安乐侯身上,云飞扬则成为贯穿式的人物。虽然云飞扬并非处于戏剧冲突中心,但观众依然时时牵挂着他的命运。剧情将云飞扬渲染成救世主,甚至为神,俨然是本剧的灵魂人物,然而此一切竟是为他的悲惨命数作的铺垫。
《天蚕变》以及《天龙诀》的成功,为丽的电视赚取了不少收视率,时隔多年后,1993年,亚视再次拍摄《天蚕变之再与天比高》。
该剧监制依旧是老掌柜
箫笙
,云飞扬这一角色依旧由“大侠”徐少强扮演,这也是他九十年代重返亚视的第一作。其他主演还有
尹天照、蔡晓仪、罗颂华、宗杨、雪梨、潘志文、麦丽红、高雄、欧阳佩珊、惠天赐、罗烈
等。
本剧虽名为79版《天蚕变》续集,但实际在剧情上与前作没有太大关联,实际将《天蚕变》、《天龙诀》及小说《天蚕再变》的人物及情节相结合,承接上集故事加以创新,可视为《天蚕变》的外传。同时本剧也是很多8090后的经典武侠回忆,值得大家一看!
《大地恩情》 系列
1980《大地恩情之家在珠江》
1980《大地恩情之古都惊雷》
1980《大地恩情之金山梦》
70年代末,随着佳艺电视的倒闭,丽的和TVB双雄并立开始雄霸香港电视圈。从电视剧到选美,再到综艺节目的创意,两家电视台从TVB建立到亚洲电视台的倒闭进行了四十年的电视战争。
当然最大的战场来自电视剧制作,佳视倒闭后,原佳视的幕后工作人员以及台里的演员分别进入丽的和TVB,为两家电视台补充了更强劲的实力。1979年《天蚕变》掀起了丽的与TVB的收视争夺大战。
1980年9月,丽的电视推出《大地恩情》,分为《家在珠江》、《古都惊雷》与《金山梦》三部,共75集,由
李兆熊、徐小明、司徒先光
联合监制,
刘志荣、潘志文、岳华、董骠、余安安、鲍起静、王伟、张瑛、蔡琼辉
等主演,还有刚从TVB佳视转到丽的电视的
刘松仁
、
米雪
等。
《大地恩情》的故事跨足几个重要时代,用70多集的篇幅将清末民初岭南地区平凡农家的悲欢离以及命运的潮起潮落逼真展现。
剧中平凡的农家故事,乡土气息浓厚,情节引人入胜,令人为之动容。既有连续剧一气呵成,顾及全面性发展,使全剧脉络明朗,段落分明,又有中篇剧高潮迭起,紧凑气氛,实乃电视圈一个新突破。由于剧情故事感人,编导手法利落,加上每一位艺员都能称职,不但演活了剧中人,还有突出的表现,逐令该剧口碑越来越佳。
《大地恩情》作为一部乡土剧,与以往的大多数剧集题材不同,丽的电视大胆尝试在黄金时间播出此剧,首映捷报,
收视高达45.7%
,证明了具有乡土气息的剧集,也会受到关注追溯根源的人的欢迎。
《大地恩情》播出后,牢牢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获得超高收视率,创造了丽的电视的收视里程碑,进一步威胁了TVB在香港的统治地位。TVB当年与之对阵的剧集是郑少秋、郑裕玲主演的《轮流传》,《轮流传》原本拍摄计划为80集,但播至15集时因收视率不敌《大地恩情》被TVB腰斩,使其成为其TVB开播以来首部遭到腰斩的剧集。TVB随即推出由谢贤、汪明荃主演的《千王之王》与之对打。
《大地恩情》曾获得马来西亚传媒界评选的“二十世纪华语电视剧集100强”第26名。
《满清十三皇朝》系列
1987《满清十三皇朝1》
1988《满清十三皇朝2》
1990《满清十三皇朝3之血染紫禁城》
1992《满清十三皇朝4之危城争霸》
《满清十三皇朝》是1987年-1992年香港亚洲电视根据正史与民间野史创作编写的剧集,该系列剧集动员了亚洲电视的大部分艺员参与拍摄,由
龙绍基
执导。
剧名“满清十三皇朝”源自民国八年(1919年)由燕北老人所著《满清十三皇朝秘史》。二者描写的俱为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国与清朝共十二位皇帝(包含十一代,同治帝和光绪帝为堂兄弟)。燕北老人因为清太宗皇太极将国号由“金”改“清”,年号亦由天聪改为崇德,算两个皇朝。故称之为“满清十三皇朝”。
该系列剧集囊括了清朝十三个帝王,分四部共162集(《努尔哈赤》21集、《皇太极》12集、《顺治》12集、《康熙》23集、《雍正》10集、《乾隆》20集,《嘉庆》10集、《道光》10集、《咸丰》10集、《同治》10集、《光绪》20集、《宣统》4集),不但在香港造成收视热潮,也在香港以外地区受到相当程度的欢迎。
《满清十三皇朝》第一部首播于1987年9月,共68集(《努尔哈赤》21集,《皇太极》12集,《顺治》12集,《康熙》23集)。讲述努尔哈赤奠定基业、皇太极建立国号,顺治时期趁乱入主中原,康熙帝开疆扩土的历史。
第一部主演包括:
王伟、潘志文、李青山、白彪、苗可秀、罗乐林、朱慧珊、黎燕珊、吴毅将、麦翠娴
等。
《满清十三皇朝》第二部于1988年6月播出,共50集(《雍正》10集、《乾隆》20集,《嘉庆》10集、《道光》10集),该剧完整的讲述了从雍正帝至道光帝这段清朝由盛到衰的历史。
第二部主演有
炜烈、黄元申、汪禹、鲁振顺、邓德光、叶玉萍、陈复生、关伟伦
等。
《满清十三皇朝》第三部又名《满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于1990年4月播出,共20集(《咸丰》10集、《同治》10集)。主要讲述时值内忧外患之际,咸丰无能治理终至一病不起,咸丰驾崩。慈禧亲生子同治(6岁)登位,慈禧与奕䜣密谋诛肃顺等异己大臣,之后垂帘听政,开启了慈禧对清王朝末期将近半个世纪的统治。
第三部主要演员包括:
李青山、梁思浩、米雪、刘永、杨泽霖、森森、麦景婷、冯素波、曾伟权、周秀兰、吴廷烨
等。
《满清十三皇朝》第四部又名《满清十三皇朝之危城争霸》,于1992年4月播出。共24集(《光绪》20集、《宣统》4集),该剧讲述了同治帝驾崩,慈禧太后为了继续垂帘听政,掌握统治地位,毅然册立醇亲王刚满四岁之子为帝,是为德宗光绪帝。
成年后的光绪帝欲励精图治却无法拥有实权,在位期间经历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大事件,慈禧病重时,为防止光绪重掌政权,决定处死光绪,立傅仪为帝。此时清朝大势已去,不久北洋军阀混乱,直系吴佩孚手下冯玉祥进入紫禁城,逼傅仪离开,至此,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结束。
第四部主要演员包括
汤镇业、欧阳佩珊、雪梨、戚美珍、熊德诚、罗青浩、梁淑庄、凌文海
等。
1987-1992年的《满清十三皇朝》系列,亚视还是下了很多功夫,倾巢全台艺员,勇气还是蛮大的,一百多集的历史剧集,虽然有正史也有野史,但在当年的香港电视圈也算是历史大制作了。
《胜者为王》系列
1991《胜者为王》
1992《胜者为王Ⅱ天下无敌》
1993《胜者为王Ⅲ王者之战》
1990年前后是香港赌片的巅峰时期,电影有王晶1989年和1990年先后推出了《赌神》和《赌侠》,接着又有刘镇伟跟风拍的《赌圣》和《赌霸》。
亚视看到赌片大受观众欢迎,于是决定开拍关于赌术题材的电视剧。1991年9月播出了《胜者为王》。该剧由
袁仁康
监制、
陈木胜、邓衍成
执导,
陈庭威、吕颂贤、万绮雯、吴绮莉、秦沛、高雄、雪梨
等主演。
《胜者为王》描绘了一个腥风血雨的赌坛江湖。第一集的片头就讲“赌分五派,神、圣、侠、霸、王,其中,又以赌王为尊”。不仅将自己纳入了“赌神宇宙”,更在气势上压倒了四大赌片。
在赌坛风云变幻中,有侠肝义胆、意气风发,更有机关算尽、道貌岸然。此剧集电影电视元素于一身,以严谨手法处理人物性格,透过两位出身迥异的年轻人的传奇经历,揭露赌坛的恩怨斗争及展示在赌场浮沉打滚的众生相。
该剧特别邀请
张伟成
先生任赌术顾问,他认识不少赌门高手,熟悉各种赌术窍门与千术理论,为剧本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至于那些出神入化,令人目瞪口呆的玩牌花式,是全凭赌术动作顾问
江道海
先生设计,江先生曾参与多部赌片的制作,如《赌神》、《赌圣》、《至尊无上》等。以他的丰富经验使《胜者为王》的赌术场面更加出色!
1992年10月,亚视又播出了《胜者为王Ⅱ天下无敌》,在前作演员阵容基础上,又增添了
曾华倩、吴毅将、伍咏薇、杨群、方刚
等实力演员。
因为有了曾华倩的加盟,使得该剧帮亚视赢了无线一仗,而在戏外,曾华倩也曾与陈庭威相恋过一段时间。
该剧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人物形象塑造逼真。主人公都有古希腊戏剧里所说的酒神的癫狂气质,有一股破釜沉舟、把自己逼向绝路的狠劲。他们目标明确、技艺超群,这让赌博片看着有种武侠片群雄逐鹿、酣畅淋漓的快感。
《胜者为王》前两部都是由陈庭威主演,也是陈庭威的成名作。他举手投足之间的魅力,至今很难有人超越。《胜者为王》每一集的片头中,身披黑衣的陈庭威都会从暗处走出来,随意而迅捷地摔出一张纸牌,这一英气逼人的冷峻造型不知迷倒了多少观众。
1993年11月,亚视又推出了《胜者为王Ⅲ王者之战》,本剧为《胜者为王》系列第三部,但故事人物和前两部没有关系。
《胜者为王》系列的前两部在收视及口碑上均赢得卓越成绩,创下电视赌片新先河。《王者之战》乘胜追击,耗资三千万港元,远赴法国及摩纳哥赌场实地拍摄。
《王者之战》主演演员也大换血,由实力派演员
任达华、汤镇业
领衔主演,
刘锦玲、江华、万绮雯、伍咏薇、高雄、欧锦棠、甄志强
等主演。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般系列剧后面的续集作品比不上前作。《胜者为王》系列也是,即使任达华、汤镇业演技没得说,但第三部整体在经典程度和影响力上,都比不上前两部。不过剧里的动作场面还是值得一看的,另外此剧的主题曲插曲还请来了郑伊健、张学友演唱。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系列
1998《我和僵尸有个约会》
2000《我和僵尸有个约会2》
2004《我和僵尸有个约会3之永恒国度》
虽然亚视在收视率上与TVB相比大多数处于劣势,但亚视剧集风格与TVB也有明显的不同,在题材创新上,亚视要明显比TVB更敢吃螃蟹,比如赌术题材剧、僵尸题材剧等,在这方面亚视要比无线强得多。
1998年11月,《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系列首播,前所未有的题材尝试、全新的“僵尸”演绎和“脑洞大开”的剧情设定开拓了港剧未有之领域,一时掀起全港“僵尸”热潮,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神剧”。
剧中,不仅况天佑与马小玲的感情使人印象深刻;该剧对人性的洞悉,对社会的思考也令其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僵约》不论在题材设置还是在情节表达上都较为超前,在20多年前便一举包揽了“不死之身”、“穿越科幻”、“神话改写”等众多现今流行元素。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第一部播出后大受欢迎,亚视于翌年开拍第二部,阵容扩大,请来了
任达华、张慧仪、梁荣忠、谢君豪
等助阵,再创经典。第二部大结局的最高收视冲到了20点,可以与无线当时的收视相抗衡。
到2004年再度推出第三部《永恒国度》,
郑浩南、陈炜、陈宝辕、麦家琪
等加入,但第三部由于万绮雯中途吊威亚受重伤,后来对剧本进行了多处修改,导致情节上有硬伤,收视也不如前两部理想。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系列从第一部到第三部,故事里的神话架构一部比一部奇幻,一部比一部宏大。编剧陈十三敢于天马行空和随意挥洒。内里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故能将东方与西方、神话与现实揉捏得毫不做作,真切自然。
三部《僵尸约会》系列,演绎了一个僵尸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符号,每个人物、每个剧情都值得细细品味。所看到这个僵尸的世界,不单另类的情节让观众耳目一新,其中浪漫凄美的动人爱情故事更是令人动容。
《僵尸约会》系列,跳出了中国僵尸题材的固有形态,漫画式演绎了一个拥有独立世界观的幻想国度,天马行空的设定也让亚视成功吸引了香港年轻观众。马小玲这个突破性的美女驱魔师角色大受欢迎,让万绮雯一举坐上了“亚视一姐”宝座。
《精武三部曲》系列
1981《大侠霍元甲》
1982《陈真》
1984《霍东阁》
要说亚视最经典的系列剧,非精武三部曲莫属。
1981年9月,亚视播出了一部民初功夫剧《大侠霍元甲》,该剧由
徐小明
监制,
黄元申、梁小龙、米雪、董骠、黎汉持、魏秋桦
等主演。
1983年,该剧被引进中国内地在广东电视台首播,成为第一部被引进中国大陆播放的香港电视剧。之后在中央电视台和各个省级电视台播放,每周播出之时收视率极高,盛况空前。它的播出造成了大陆的武侠文化热潮和学习粤语的热潮。
伴随着“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的高亢歌声,人们记住了导演徐小明,黄元申、梁小龙、米雪等演员的名字,也记住了一代武侠宗师为国争光,洗刷“东亚病夫”耻辱的故事。《大侠霍元甲》的播出,在内地掀起一股势不可挡的武侠片风暴,而由此衍生出的小说、评书、连环画则不可胜数。
1982年,亚视趁热打铁,继《大侠霍元甲》之后拍摄了续集《陈真》,依然由徐小明监制,
梁小龙、余安安、刘纬民、蔡琼辉
主演。在本剧中的陈真 “复活” 后九死一生携带霍元甲的儿子霍东觉流浪江湖,立志不忘师父的恩情将其培养成人,以承父志。
81版《大侠霍元甲》收视不俗,使得《陈真》的开拍事成必然,尤其剧末对陈真的交代使得观众大呼陈真未死。当年亚洲电视缩减费用,但《陈真》这部剧却大肆挥霍一番,当年号称是亚洲电视投资最多钱的一部剧集。第一集中赌场、舞狮、采青的戏份就花掉一大笔钱,电视台认真做好颇为吸引的结果。也有人称当年亚洲电视将所有好功力都传给《陈真》, 除令同期其他剧集失色外,也更加促成《陈真》成为后来普遍认同的亚洲电视最后一部经典剧集。
结局更邀得当年《大侠霍元甲》武术指导之一的袁祥仁出演江湖八野与陈真对决,硬马功夫对决赢得不少观众分,该剧在大陆播出后也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
《陈真》的主题曲“大号是中华”古朴典雅,唱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与《万里长城永不倒》一起被视为经典的爱国主义歌曲。
1984年,徐小明执导的《霍东阁》播出,也为“精武三部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该剧讲述了已故英雄霍元甲的儿子霍东阁为了救国反日,苦练武功,最终重振精武门的故事。
《霍东阁》由
钱小豪、刘志荣、郑佩佩、曾伟权、金兴贤、姚凤丝、王伟、高雄、文雪儿、曹荣、麦天恩
等主演。
《霍东阁》于1985年也被引进内地播出,精武三部曲当年都先后引进内地播出,所以才会造成如此大的轰动和影响力。
精武三部曲,贯穿始终的是不变的爱国主义情操,每到播出之时可谓万人空巷,盛况空前。剧中主角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令国人倍感鼓舞和振奋。全国各地也掀起了学习武术,强身健体的热潮。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