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AI培训,为29.6万名干部赋能(探访)

时间:2025-7-15 13:40 0 6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6月的一个夜晚,浙江省委党校知行厅灯光明亮、座无虚席。台上,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讲解着“人工智能新浪潮”;聆听课程的,既有台下的一众学员,还有通过电脑或手机在线学习的全省各级干部。
这堂课,是浙江“人工智能通识及应用网络专题培训”首期课程的最后一堂。这一轮“夜学”,吸引了29.6万名干部自主参与学习,使他们在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与思维的同时,也能够将所学所思运用于工作实际。
师资雄厚  内容丰富
这场始于3月中旬、每周开讲、共计10堂的培训,由浙江省委主要领导提出相关要求,省委组织部研究制定方案、邀请师资、组织培训,旨在帮助广大干部提升人工智能素养,把握干事机遇,推动浙江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参训者覆盖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其中,省、市、县三级党校春季学期主体班次学员及各市、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在当地集中听课;其余干部,可自行登录相关平台,在线听课。培训为自愿参与,无强制性要求。
“不懂人工智能,就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面对新技术、新业态、新知识,许多干部存在本领恐慌。”省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介绍,调研组仔细走访摸排后发现,干部们普遍渴求三个方面的知识:行业前沿趋势、产业变革路径、自身认知短板。
课程设计,据此展开。师资表上,都是业界、学界精锐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前瞻行业发展趋势;杭州景联文科技CEO刘云涛,阐释数据重要作用;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述说机器人产业的今天与明天;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解析AI科技创新如何驱动产业创新……综观课程内容,涉及通用知识、行业概况、产业应用等方方面面。
王兴兴是首位受邀的90后授课人。台上,他富有激情地介绍了宇树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与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现状,分析了AI如何跟人形机器人结合,并对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未来走向作了展望。
省政府研究室社会处处长刘易在党校参加培训,几乎每课必听:“讲的都是干货,像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热点,不光涉及了,而且分析得深入浅出,各有独到之处。我听得很有兴致,也加深了对行业与产业的理解。”
既有专题授课,又有案例分享,产学融合、视野开阔的教学内容,回应了干部们的关切。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施冬材在笔记上总结道:“老师们都是大咖,站在一线前沿。这种立足实践的课程,最解渴。”
线上线下  探讨碰撞
10堂AI课,是如何组织、进行的?
据了解,每次授课前,课程信息都会通过浙江组工公众号发推送、浙江领导干部网络学院发短信、各地组织部发文等方式,通知到个人。参训干部可使用浙江省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浙政钉”账号,登录浙江领导干部网络学院“共富善治大讲堂”,在线收看直播。据统计,10堂课平均参训人次超20万。
每堂课都设置了现场互动环节,台下学员提问踊跃:“从社会管理实践的角度,该如何平衡技术赋能与风险把控之间的关系?”“就浙江而言,人工智能有望在哪些产业上发挥显著作用?”“具身智能机器人走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多久?”
“脑机接口研究前沿进展”课上,在场学员、丽缙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黄逸帆举手提问:“脑机接口技术,什么时候能惠及帕金森患者?”主讲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王跃明答复:“推广在即。”黄逸帆听后,心情激动:“我工作过的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占比过半。我期待脑机接口技术能落地应用、下沉基层,我也愿意为推动这项工作贡献绵薄之力。”
线上,思想碰撞同样热烈。王坚院士主讲“从DeepSeek看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后,学员们在线上空间展开了讨论。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党委书记裴玉聪所在的线上学习群里,大家继续交流探讨了“中青年干部如何当好人工智能管理者”等延伸话题。
浙江省委政研室产业处处长徐新,长期关注人工智能,参加培训后很有感触:“系列课程听下来,接触了许多新概念、新视角,收获很多。浙江的干部勤奋好学,除了低头耕耘‘一亩三分地’,也懂得抬头看世界、看未来。干部群体只有了解前沿科技、掌握智能工具、运用先进思维,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基层。”
用于工作  助力发展
参加培训后,学员们能否学以致用?
浙江省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就此表示:“培训的目的,就是让学员将所学所思应用到工作实际中,运用到产业发展中。”
培训结束后,裴玉聪就着手转化所学。作为全国百强镇的党委书记,他在走访中发现了一些企业的痛点:对于环保和应急管理等领域虽有关注的意识,但并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往往在相关执法检查中不慎犯规、被动受罚。“AI能不能帮上忙?”听课时,裴玉聪就在思考。
经由课程的启发,裴玉聪构思出一种新的模式:通过数据归集和共享,以及大模型定制学习和精准匹配,为企业和政府双向赋能。比如,将企业装在排污口的感应装置纳入政府监测,通过大模型学习,建立一套算法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即可实时提醒。这样一来,日常执法次数可以相应减少,节省人力,政府则能够研究后台数据,发现企业面对的共性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上门指导、推送政策法规,让政府的执法检查与企业的整改完善相互促进、正向循环。
无独有偶,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监事长叶秀昭参加培训后,也带着新思路回到了单位。集团去年成立的智能建造公司正在研发施工机器人,叶秀昭有了新愿景:把从课堂上收获的知识分享给同事们,激发灵感,推动机器人开发等工作。“依托AI赋能,国企的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之路,将走得更加顺畅。”叶秀昭认为。
在宁波工程学院,学生处处长叶任泽听了机器人产业相关课程后,更加坚定了深化“产学研融合”的信念:“我们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的机器人学院,要鼓励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实践,着重培养适应业界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师。”
AI思维,正在基层扎根。“这场AI培训,将会是一个新的开端。”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周国辉表示,在全球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的关键时刻,浙江着力提升广大干部的AI素养,将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认知引擎”,“通过认知迭代,让广大干部拥抱人工智能、迎接崭新未来,这是提升区域竞争力、个人竞争力的必答题,也是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本报记者  顾  春)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5日 第 07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