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这样的“轻骑兵”再多些(暖闻热评)

时间:2025-7-11 20:25 0 8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人物】“拓荒书屋”主人钱江、钱维
【故事】湖南长沙西园北里有一间“拓荒书屋”。这里没有华丽的装潢,所有书籍均不对外售卖,只供读者免费阅读。上世纪70年代,钱江看到很多书籍被企业当作废品处理,就自费把有价值的旧书买回来。1998年,随着藏书增多,他将自家老宅改造成免费阅读空间。2023年,钱江离世,妹妹钱维为延续兄长的心愿,靠着退休金接力守护这方天地。
【点评】
“这墨香,这手感,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字字句句都能读到心里去。”数字化时代,钱维老人对纸质阅读仍有着近乎固执的偏爱,她也乐于将这份乐趣传递给更多人。
两兄妹27年的默默坚守,意义早已超越一间书屋本身。城市要向上生长,亦需向下扎根。在高楼大厦勾勒的天际线下,小小一方公益书屋,成为城市精神气质的独特体现。它就像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根植社区,贴近生活,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市民的精神世界。
有学者说,在容易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信息社会,人们最稀缺的恰恰是“附近性”,是扎根周遭世界、寻味具体真实的能力。在“拓荒书屋”,读者可以清晰感知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感联结。翻翻泛黄的书页,听听老人讲述过往,没有扫码点单,没有打卡拍照,有的只是求知者的会心一笑。从民间生发出来的公益书屋,因其质朴而充满亲和力和人情味,成为人们奔波之余的精神“歇脚地”。
“拓荒书屋”绽放的文化微光并不孤单。江苏南京,“二楼南书房”24小时不灭的灯光,为夜读人守候一方宁静;浙江杭州,“六圈公益书屋”为社区营造包容舒适的氛围;湖北宜昌枝江市,江心洲的“岛上书店”让乡亲们和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点点微光,亦可成炬,一座座精神的驿站,让知识的甘霖丰盈着无数人的内心世界。
新修订的2025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中,“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估提级为各城市必选动作,其中,文体设施的覆盖情况是重要一部分。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不只应具备便利的物质设施,还应具备温润的文化气质。我们乐见越来越多类似公益书屋这样的“轻骑兵”,打通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既然是“轻骑兵”,可及性要强。被称为“千馆之城”的广东深圳,1125个服务网点、300余家新型空间,构建起覆盖全城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公园、社区、景点,阅读场景无处不在。文化空间充分嵌入社区肌理、街巷角落,有助于打破生活场景与文化场景的区隔,让精神文化活动真正融入市民群众的日常。
鲜活度要够。一些地方的文化服务,存在“有地无人”的窘境,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内容不接地气、不合需求。北京东城,老院落“27院儿”蜕变为社区“文化客厅”,团队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居民需求,针对不同人的喜好设计老少皆宜的活动。不少居民还从活动参与者转化为建设者。活化内容,让群众愿意来、留得住,文化空间才会焕发持久活力。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当点点文化微光被看见、被支持,终将汇聚成点亮我们精神家园的璀璨星河。(郭元鹏)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1日05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