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娱乐新闻
›
重温经典|为拍《家春秋》,导演李莉当面向巴金先生取经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3068
主题
153085
回复
179425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娱乐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7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39
《狮城山海》圆满收官岳丽娜演绎“洪颜”获赞:坚韧女性触动人心
0/62
《在人间》今晚开播,赵丽颖尹昉新剧看点揭晓
0/50
揭秘!《藏海传》中,藏海如何得到永容王爷的赏识而参加宴席?
0/69
收视榜排行出炉,《藏海传》仅排第4,《绝密较量》成为最大黑马
0/60
《错嫁世子妃》首播,喜剧又甜宠,黄日莹演得好,编剧水平高
0/46
流量狂欢VS文化沉淀:当微短剧探班游戳破“烟花效应”的泡沫
0/45
肖战新剧热播 “藏海传”被注册成公司名
0/36
《苦尽柑来》剧组爆丑闻! 逼临演「冬天禁穿内搭+强制剃发」
0/45
开播4小时热度破14000!连刷6集!我想说: 这部古装剧要火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重温经典|为拍《家春秋》,导演李莉当面向巴金先生取经
时间:2025-5-28 10:02
0
65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李莉导演于20世纪60年代末被分配至上海电视台工作,数十年间创作出多部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作品。她的代表作《家春秋》《杨乃武与小白菜》《上海一家人》等作品,题材丰富、风格鲜明,多次获得“飞天奖”等相关奖项的认可,她本人也凭借独特的创作视角和作品的广泛影响力,荣获1995年中央戏剧学院颁发“学院奖”,以及2010年首届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自5月20日起,电视剧《家春秋》在“重温经典”频道播出,再次唤起了观众对观看早期经典名著改编作品的美好回忆,以及对剧作本身的关注和高度认可。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特邀李莉导演接受访谈,回顾作为早期女性电视人的成长、创作经历,以及母亲李玉茹、继父曹禺对其从业生涯给予的艺术启迪与深远影响。因访谈期间恰逢李莉导演住院接受治疗,故本期访谈仅推出文字和音频版本,视频内容作为资料收藏。
本文系“经典电视剧记忆”口述历史采集项目访谈成果。
项目负责人:林卉(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历史专家)
本期执行:林卉 张龙珠 于音(中国传媒大学团队)
访谈支持:曹翠芬 陶赋雯 李思远 邓传云 高玉荣
策划:赵聪 李璇
李莉导演近照
编者按:
联络李莉导演的工作从冬天持续到初夏,她的电话始终关机,短信也石沉大海。直到访谈与她合作过《上海一家人》并成为好友的曹翠芬老师时,我们才得知,如今李莉导演已很少打开手机,而是主要通过照护人对外联络。至此,我们终于获得了与这位在20世纪80、90年代执导多部重磅电视剧作品的导演见面的机会。
约定见面时间时,正逢她的身体需要调理,访谈地点也就选在了医院。随着李莉导演的开场白“我尽力帮助你们来回忆一下以前的那段时间”《家春秋》《杨乃武与小白菜》《上海一家人》等经典作品的创作往事也再次被唤起。访谈交流虽偶有中断,但我们准备的所有问题都得到了李导细致的回答。
在前期做访谈准备时,我们曾查阅了许多李莉导演的资料,印象深刻的一点是行业内普遍评价她“性格温和”,不似传说中那般“风风火火”。但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接触时间里,从她对着装的要求,到所谈的内容,再到在医院有限的环境条件里还为我和同事做出了种种安排,以及文章整理期间,为了找出需要用到的资料照片,她带着照护阿姨专程从医院返家,精心挑选后寄给我们……这些细节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作为一名优秀的女性导演,外界的想象往往只是刻板的性别印象,而创作的成功真正离不开的是她的细心、坚定与匠心。这既藏在她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里,也浸润在她对待工作与生活的每一处精微之处。
李莉导演出身名门,她本人也总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此,却很少提及自己付出的心血与努力。中年才正式开启创作生涯、却能创作出多部被观众铭记的艺术作品,足以证明她卓越的工作能力和不懈的努力。
电视剧《家春秋》播出介绍
您是怎样接触到电视剧《家春秋》这项创作任务的?
李莉:
拍《家春秋》是上海电视台先提出来的,当时(台里)有一个拍摄长篇电视剧的想法,“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巴金先生不朽的著作,我们就决定从这部戏开始。那个时候《家》已经有话剧和电影作品了,观众对《家》很熟悉,对《春》《秋》就了解得少。但我们拍的时候,不光是《家》,要把《春》《秋》连在一起拍。
《家》《春》《秋》是名著,舞台剧等(改编作品)也很成功,到电视剧不能差一大截。为了拍这部电视剧,我们兢兢业业地看资料。黄海芹是编剧,这部戏还有另外两个编剧,但是我和黄海芹是最早开始(参与创作的),所以谈得也比较多。要把《家》《春》《秋》连起来(改编成)电视剧,这还是第一次,小说很长,又那么出名、那么成功,就给我们的拍摄带来比较大的难题。黄海芹花了很大的心血。
您和编剧黄海芹、主演陈晓旭,曾经为这部作品去请教过巴老?
李莉:
我们两家(注:剧作家曹禺晚年与李莉导演母亲、京剧艺术家李玉茹组建家庭,此处的“两家”指的是曹禺、李玉茹一家与巴金的家庭)是有来往的,很熟悉,我们都很尊重巴老。再加上他跟我父亲曹禺关系相当好,他们从年轻的时候就认识,所以他经常到家里来,有时候我也跟父亲曹禺、跟妈妈一起到巴老家去看他,采访的机会也就多。要动这个戏不那么简单,从父母这个角度都觉得要很慎重地来对待这一次的改编。
(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巴老已经年迈了,所以不能够多去打扰他,我们要去也得提前跟他(确认)什么时候方便、什么时候精神比较好,我们才去。他虽已高龄,但是思维各个方面都很先进,头脑也很清楚,知识很广泛。因为他本身就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让我们就有一种亲身(经历)的感受,这样再反过来创作对我们就很有教育。巴老话很少的,他不大讲什么,主要我们还是从读懂他的作品,从作品里体会他的一些用心。但就是这样普通的几次见面,我们都非常受益。
创作上一定是有压力的。
李莉:
压力是肯定有的,你接了这部剧就有压力。但是我心态还可以,因为我觉得只要尽力了就行了,再加上(巴老这些作品)都是很有名的,(拍摄也)都是宝贵的学习经验。应该说,(当时的)电视剧相比电影受众多。电影因为空间小,你要到剧场看;电视那时候起码家家都有了,所以它的关注面比较大。再有,电影要比电视剧更精致,制作要精良,而我们(电视剧)比电影快,马上就能看得见。大家当时(拍摄《家春秋》),比创作其他的电视剧要费力、要小心、要谨慎。因为看的人太多了,说话的人也太多了。
从我来讲也是有个过程,因为我看戏曲、戏剧、文学本都比较多,另外我小时候就看过电影,《家》《春》《秋》的电影很早就有了(注:除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家》之外,上海的美商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和中华联合制片公司分别于1941、1942年出品影片《家》和《春》《秋》,香港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在1953、1954年间也改编出品过三部同名影片),还有舞台剧《家》到处都在演。从这个角度来看它离我比较近,电影跟电视又有许多接近的东西,这个对我来讲既有好处、让我有很多借鉴,但是也带来很多难处,弄不好你就是抄袭别人的东西,那就不是创作了。所以这个带来很大的难度,怎么来拍?
应该说我们在拍摄上还是想了不少办法,费了不少力。怎么能不要跳到人家以前的框框里去,走我们自己的路?我们就通过叫大家认真地读书,看巴老的《家》《春》《秋》原著,从那里来体会。以前的电影也可以看,看看人家是怎么来构造的,那个时候香港也拍过《家》,都调出来多看多学,然后再回到我们自己这来。还有其他的话剧录像,那个时候已经有录像了,录像的片子也很珍贵的。大家反正很努力想把这个剧拍好,但是能力也有限。我觉得能够创作这样一部戏,能够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不断再拍摄,那还是很有幸的。
电视剧《家春秋》海报
当时剧组是否还请了张瑞芳、王丹凤、孙道临等演艺名家来现场讲课?
李莉:
在老艺术家的身上能看到艺术更多的精华部分。从舞台剧到电影,推出了一大批的好演员,像张瑞芳、王丹凤、孙道临,在电影《家》中饰演李瑞珏、鸣凤、高觉新,很多老一辈人都看过,他们要比我们更接近那个时代。请老艺术家来给我们讲课,是想借鉴他们的经验,来把我们的戏拍好。反正能多学一点是一点吧,看看人家是怎么拍的。(筹备)《家春秋》这部戏,应该说我们所有演职人员都非常尽力,一起学习以前的经验。说实在的,拍这样一部作品,能不能拍好、能不能让大家肯定这部戏、能不能尊重(原著和作者),自己也觉得是比较困难,没有把握的。所以我们想要好好学习以后,再进入到拍摄这一步。
拍摄的景搭在江湾,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开拍前的封闭学习也是在这里么?
李莉:
江湾那地方原是个飞机场,但我们去拍的时候已经不怎么用了,说实在的那个地方就像是给《家春秋》剧组用了,其他的戏都不在那里拍,所以你想它有多大,(地方)又安静,灯光啊各方面都比较方便弄起来。因为拍这个戏没有现代的景好借用,基本上都是搭景自己制作的,就要有一定的条件。我们能够自己搭景,做一些修改、制作,在那里能够“甩得开”。
在江湾拍戏,我们也就都住在那边,真是太远了,(但)反正(就)一个阶段嘛,大家也比较能专心。(在江湾拍摄和)学习对我们很有帮助。因为作品讲的是(距离当时)几十年前的事,所以(体会)时间的距离、空间的距离,都很有必要。在那里很安静,你就(容易)到另外的一个空间了。另外那时候我们用了一些现场同步的声音,(江湾的环境)对我们很有利。但是(这样的同期声)不多,因为设备有限,不像现在。
开拍之前,剧组是否还专门去全国各地采风?
李莉:
我们要到四川去采风、访问,再根据巴老的原著改编电视剧。因为《家》有话剧的舞台剧本,那个时候演出的单位也特别多,尤其在四川,(故事设定)是当地的嘛,所以要去看过他们的演出,走访过那边的一些文艺世家。这样我们也能有一些亲身的体会,(是)很有好处的。(走在)小街小巷,听那很有滋有味的四川话,是很有意思的,你不到那个地方是感觉不到的。
电视剧《家春秋》人物谱
是您亲自敲定的主要演员么?比如林达信、陈晓旭、张莉、孙启新(分别饰演高觉新、钱梅芬、鸣凤、高觉民)?
李莉:
是的。主要考虑的一个是他们都从事过这样的话剧演出,对他们来讲这部戏不是一个很生疏的东西,他们已经非常地熟悉,已经很早就开始进入这部戏了,这样对我们来讲就有方便的地方。所以那个时候就把他们演过的东西拿来,再变成我们电视的东西,就比较方便。另外从戏来讲,也更便于领略巴老的(创作)精髓。
我觉得这部戏应该说我们所有的演职人员都非常尽心尽力了,但是肯定总有很多不足之处,做不到的地方也有很多。因为我们那时候年纪比较轻,再加上毕竟看的东西也有限,要搞得更好那是没底的,只能作为一种遗憾,但是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您是创作上特别认真的人,有资料说您还去和观众做了交流。
李莉:
作品还没有完全拍完、后期制作很多方面(还在进行)的时候,我到了华东师范大学,遇到了一些大学生。(他们)真的非常热情,会很详细地问很多问题,把他们想的、看见的各种资料,都来跟你谈,他们身上有青年一代的气质,跟他们多交流对我们这个戏帮助也很大。
播出后观众的反馈怎么样?
李莉:
我觉得观众对这部剧很厚爱了。因为电视要跟观众(保持)非常直接的一种关联,老百姓看起来(会觉得)很近。当时拍这样(现代文学改编剧)的不多,都是跟生活接近的,所以这个戏从开始拍我们就都很认真,觉得能拍这样一部(作品)不容易,觉得很神圣,给了我们很宽裕的创作(空间)。当时我们的艺术经历有限,现在看起来有很多不足,但大家都很尽心尽力地完成了。
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海报
《家春秋》之后,您很快有又执导了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这部剧的题材跟《家春秋》完全不一样,拍摄起来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么?
李莉:
《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个戏,当时我们电视台的文学组已经创作两三年了,然后我才接到(任务)要拍摄这个片子。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作品。我记得我还看过沪剧,我外婆喜欢看戏,(小时候)她带着我去看沪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印象挺深的,那是(20世纪)50年代。等到要拍这个戏的时候,脑子里就想起了当时的一些场景,对我来讲感觉就不那么遥远了。
《杨乃武与小白菜》这部作品里,有几位演员的演绎让大家印象深刻,比如陶慧敏、孙启新、张闽等,张闽还因为饰演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获得了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配角奖。对于演员的精彩演绎,您有哪些印象深刻的记忆?
李莉:
陶慧敏当时很年轻,她有适合演那个时代的人的气质,(再加上)那时候她演舞台剧也要下生活,(我们)就选了陶慧敏来演(小白菜)这个角色。我跟孙启新接触就比较多了,他的气质比较能跟这个角色(杨乃武)吻合,也很努力用功。张闽是一个好演员,我说她是好演员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她作为演员,创作有功力,另外一个就是她非常认真。她也跟我很早(有合作),她要演这角色,会下很大的功夫,一定努力创作好,绝不会匆忙地来演。
回顾这些年来的创作,有哪些让您特别自豪的地方?
李莉:
我觉得可能引以自豪的就是我的条件。我有这样一个家庭,从小就能接触戏剧,我妈妈还是有一定经历、有一定能力的老演员,给我带来很多的不能言说的智慧,这些对我很有益处。有这么一个条件很不容易,所以也觉得应该做得更好一点。肯定也有压力,但是我心态还可以。再加上这些(题材)都很有名,有宝贵的学习经验。
李莉导演与母亲李玉茹合影
回顾您的创作生涯,有没有哪位老师给您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
李莉:
要说前辈,从小来讲,就是我的妈妈,也可以说是我在艺术道路上的一位前辈。因为她就是搞戏的,当然她不同,她是搞京剧,我搞的是电视,但是从艺术创作上来讲,有很多都是相通的。我小的时候接受他们的一些教育、影响,对我后来的创作是很有益处的。
父亲曹禺对我也格外地关心,我拍的戏他肯定看,看完了都会跟我谈。作为父亲,他对我很好,有时候跟我聊天可以聊很久;从另外一个角度,“他又是一个著名的剧作家”,有那么多知名的作品,我从小就对他很崇敬,谈到戏他也会谈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近来,您执导的不少电视剧都在“重温经典”频道播出,作为经典电视剧再次跟观众见面。您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经典?
李莉:
作为经典,应该是很少、很难,又很好的作品。要看我们自己所做的努力,是不是尽力了,能做到100分,绝不做到99分,(一定)再进一步。从这一点上来看,我对自己还是满意的,工作上我都很尽力。我自己回顾,觉得工作就是要这样,才能够一步一步做得更好。(出经典)不容易。
注:本期推送部分配图出自《上海电视》《戏剧与电影》《当代电视》等期刊。
责编丨谢双虹 审核丨李明毫
原文标题为:重温经典|当面向巴金先生取经——《家春秋》导演李莉口述名著改编的创作点滴
来源:“电视艺术”微信公众号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