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关税法并非彻底失败
世界日报:尽管在过去几年一直游说修订,但农业部长张隆联说大米关税法并非“彻底失败”。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并不归咎于任何人,因为“那是当时的最佳选择。”大米关税法于2019年3月正式生效。
但他指出,自那以后全球稻米产业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因此修订势在必行。
他解释说:“从某个角度看确实存在问题。当全球米价从每公吨350美元飙升至700美元时,35%的固定关税税率直接导致进口成本大幅上涨。”
他说,国际米价的大幅上涨最终传导至国内市场并影响本地米价。
他补充说:“关税应根据国际价格进行浮动调整。”
他也说,菲律宾应仅进口国内所需数量的大米,避免过度进口。这正是取消进口限额的大米关税法实施自由化进口引发的。
他说,根据菲律宾需求,每年大米进口量应维持在360万公吨左右。在2024年,实际进口量已达480万公吨。
若非实施将持续至年底的进口禁令,2025年进口量预计将达到450万公吨。
不过他也承认,大米关税法为农业机械化和收后设施建设提供了充足资金。
该农长说,农业部正与总统府共同制定“大米法案”,旨在解决包括国家粮食署(NFA)职能在内的政策问题。他强调,NFA应着力扶持本土利益相关者。
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