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焕发时代光芒(人民时评)
红色文化,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奋斗征程,承载着万千英雄儿女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从中,年轻一代读懂了中国道路,认识到中国从哪里来、向何处去“正因那些无惧牺牲的英烈,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盛世安康,我想献上我最真诚的祝愿:愿山河无恙、人民安康、祖国繁荣。”北京卢沟桥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留言簿里,一名14岁的中学生写下这番肺腑之言。留言簿上,写满了参观者的所思所感。只言片语道不尽家国情怀,从中可以看出红色文化对年轻一代的感召力。
刚刚过去的暑期,许多红色旅游目的地游客激增,红色文化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寻访红色地标,参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游,购买红色主题文创产品……红色文化持续火热,在与青年群体的双向奔赴中,焕发出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红色文化何以“圈粉”年轻人?
今天的年轻一代,未曾经历烽火连天的岁月,不曾亲历山河破碎的苦难。打破时空的“距离感”,才能让红色历史走进更多年轻人心里。京津冀,三地博物馆联合推出一系列红色主题线路,将抗战历史有机融入红色旅游;贵州遵义,大型情景剧《伟大转折》全景式再现遵义会议的历史故事,让游客在光影交织中感受历史的深沉与厚重;湖北武汉,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时代相馆”吸引年轻游客拍纪念照……走进生活、融入日常,红色文化就不只是“书本里的故事”,也是“生活中的历史”,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更多青年人的情感共鸣。
更多鲜活的“青春表达”,也让红色文化更添吸引力。如今,在纪念馆、红色景区,年轻的参观者并不满足于简单走一圈、看一下,而是希望主动参与、深度体验、了解细节。驻足在声光电设备前,看一张张老照片“动”起来;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体验革命战争的场景;或是坐下来,观看以红色故事为蓝本的舞台剧、实景剧……新技术改变了红色文化的呈现方式,使其更加符合年轻人的接受习惯。长征路上年轻战士的生死抉择、抗日战场上军民连心的浴血奋战、建设岁月里劳动能手的默默奉献,变得更加可触可及、可感可知、可亲可近,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也进一步增强。
往深看,还在于红色文化与青年价值追求的相互契合。今天的年轻人,是平视世界的一代,他们坚定、自信,也渴望读懂中国奇迹背后的密码。红色文化,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奋斗征程,承载着万千英雄儿女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从中,年轻一代读懂了中国道路,认识到中国从哪里来、向何处去,从而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红色文化“圈粉”更多年轻人,年轻人也在为传承红色基因贡献自己的力量。或是在视频平台传播红色文物的故事,或是到红色场馆参与讲解活动,或是担当红色剧目创作主力……年轻一代正用自己的方式,为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注入青春活力。这是与历史的对话,也是对精神的传承。(张向阳)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03日07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