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管理员8 发表于 2025-8-13 15:38

“我在中国的72小时·中外青年主题采访行”走进江门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13/b3fcabe5-a768-495e-9eba-c63c8a3caa52.png?id=c2b4f7e0-9f34-4a01-ae96-b8dc427d3041
中外博主在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合影 (海外网 谢明 摄)
“出发去广东江门!”8月5日至8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的“我在中国的72小时·中外青年主题采访行”活动走进广东江门。来自澳大利亚、丹麦、伊朗、韩国、中国的6位视频博主,开启了为期3天的江门探索之旅。他们用镜头记录下在江门的所见所闻,向世界各地的网友讲述自己亲历的中国故事。
追溯侨史,感受赤子情怀
第一天,抵达江门后,“我在中国的72小时”采访团队的首站来到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刚走进博物馆,丰富的展品就让6位中外博主眼前一亮。从早期华侨远渡重洋时携带的简陋行囊,到他们在异国他乡艰苦创业的珍贵照片;从侨胞们支援祖国建设的汇款凭证,到不同时期侨乡的风貌变迁资料,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
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博主们详细介绍了江门华侨的发展历程。江门是中国著名的侨乡,530多万海外侨胞分布在世界各地。100多年前,许多江门人怀揣着梦想,飘洋过海到异国他乡打拼。他们在海外历经艰辛,却始终心系故土,不仅带回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更在国家危难之际,纷纷伸出援手,为祖国的独立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13/30c6f5c6-c0af-4b5c-a2ff-80db7933b8e9.png?id=1f57301c-5362-42ae-b77c-717802f16016
海外博主们记录展品(海外网 宣锐锋 摄)
“这些华侨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他们的坚韧和爱国情怀让人敬佩。”来自澳大利亚的博主韩森山(Jake Hines)一边认真聆听,一边用运动相机记录着展品。在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区,韩国视频博主金峻范通过多媒体设备,沉浸式感受了华侨当年的航海历程,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他们的不易与执着。
传承文化,领略功夫与陈皮韵味
第二天上午,博主们来到江门鹤山的梁赞故居。梁赞是近代著名武术家、咏春拳大师,被尊称为“咏春宗师”。故居庭院古色古香,青砖灰瓦间透出浓厚的岭南韵味。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13/bfee8463-8839-49e7-a91a-f7681889d259.png?id=41911d0f-1bfe-4889-a1bf-051858e06198
海外博主们体验咏春 (海外网 宣锐锋 摄)
在这里,博主们不仅参观了梁赞的生平展览,还在偏身咏春拳非遗传承人冯家辉师傅的带领下,学习咏春拳基本套路、击打木人桩、咏春双刀等。第一次学习咏春拳的伊朗博主丽娜颇为激动地表示,一直对中国功夫很感兴趣,这次能在咏春拳大师的故居学习,感到非常荣幸。韩森山在冯家辉师傅的带领下学得有模有样,“我觉得非常好玩,很棒,因为我小的时候看过很多李小龙的电影,原来江门的武术文化也这么博大精深。”
午后,博主们来到了新会,探访新会陈皮村。讲解员展示了陈皮的采摘、晒制、储存过程,介绍了“三年一小成,五年一中成,十年一大成”的陈皮陈化标准。博主们亲手尝试剥柑皮、晒制,并闻了不同年份陈皮的香味。丹麦博主欧珠丽和中国博主怀瑜君感叹:“这种香气很特别,不是简单的果香,而是带着时间的味道。原来食材也能像酒一样,越陈越有韵味。”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13/48c688e6-8270-4b2b-80d5-d9ba0133306d.png?id=422ccc20-2001-4026-b829-76fc21dc3bda
海外博主参观中国中车江门基地 (海外网 宣锐锋 摄)
江门不仅有迷人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更有蓬勃发展的产业。感受了江门的历史文化后,6位中外博主来到了中国中车江门基地,探寻“中国高铁江门造”的奥秘。进入现代化的生产车间,一条繁忙的高铁生产线呈现在眼前。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从零部件的组装到整车的调试,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伊朗博主玛雅近距离观察了高铁/地铁车厢的生产过程,她不禁发出了赞叹。“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太惊人了,‘江门造’更是展现了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实力。”随后去到的诚品咖啡观光工厂,则展示了江门完善的咖啡产业链,从种植、采摘、烘焙到制作销售,体现了“侨都咖啡”的创新活力。
体验民俗,领略侨乡风情
第三天,6位中外博主来到了开平市自力村,领略开平碉楼的魅力。这些造型独特的建筑散布在田野乡间,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元素,是江门侨乡文化的重要象征。碉楼大多建于上世纪初,是当时华侨为了保护家乡亲人的安全而修建的,兼具居住和防御功能。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13/f4ce2505-31ec-49bc-b2a3-f5a5b4e9f135.png?id=0d7c2761-c824-4cf9-90e8-369ffee48144
海外博主在开平碉楼前面拍照留念(海外网 宣锐锋 摄)
伊朗博主玛雅登上铭石楼,俯瞰周围的田园风光,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她仔细观察着碉楼的建筑结构,墙上的枪眼、坚固的铁门,都让她感受到了当时华侨们的智慧和勇气。“这些碉楼太有特色了,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品,更是华侨历史的见证。”
在参观完碉楼后,踏入华南首家先锋书店,仿佛走进时光隧道。它由上世纪70年代的塘口粮管所粮仓改造,独特的粮仓式建筑与“稻仓”“黍仓”等五谷主题藏书区域相映成趣,惹得博主们连连称赞。
而到了赤坎华侨古镇,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沿街骑楼立面斑驳却依旧挺立。博主们在这沉浸式体验了民国时期的服饰,在一边拍摄,一边感叹这里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的独特景观。在赤坎古镇,6位中外博主体验了制作泥鸡的民俗活动。泥鸡是江门的传统民间工艺品,用当地的泥土制作而成,造型可爱,还能发出清脆的叫声。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伊朗博主丽娜亲手揉泥、塑形、雕刻、上色,制作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泥鸡。当她吹响自己制作的泥鸡,听到那清脆的声音时,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制作泥鸡的过程很有趣,这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
离开赤坎古镇,6位中外博主前往位于新会区的小鸟天堂。这里是巴金笔下《鸟的天堂》的原型地,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保护区。丹麦博主欧珠丽兴奋地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一壮观景象。“我从未见过如此多的鸟群,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13/cf8792ca-9d9d-4527-9fd4-59148999758d.png?id=916cb3a6-9e32-422d-91dd-505db4f34f27
海外博主参观伍炳亮黄花梨艺博馆 (海外网 陈洋 摄)
最后,6位中外博主参观了伍炳亮黄花梨艺博馆。馆内陈列着众多由黄花梨制作而成的家具和工艺品,这些作品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魅力。伍炳亮大师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家具艺术家,他的作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深受人们的喜爱。
6位中外博主在艺博馆内仔细欣赏着每一件作品,对黄花梨木材的纹理和工匠们的精湛技艺赞不绝口。“这些家具简直就是艺术品,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丹麦博主欧珠丽表示,通过参观艺博馆,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家具文化,更感受到了江门对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视。
短短72小时,中外视频博主们用脚步丈量了江门的城市脉络:这里既有跨越百年的侨乡记忆,也有驰骋全球的“中国制造”;既有古老的武术和手工技艺,也有现代化的生产线和国际化的视野。
这场“我在中国的72小时·中外青年主题采访行”走进江门活动,不仅是一段旅程,更是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正如江门市市长吴晓晖所说:“江门是一座历史与现代相交织的城市,我们欢迎全世界的朋友来这里,发现它的美,分享它的故事。”(海外网 陈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在中国的72小时·中外青年主题采访行”走进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