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美丽山河(说说我家乡的非遗)
我头一回见着壮锦,是在南宁的一条老巷子里。太阳晒得很,白花花的日头晒得青石板都泛着刺眼的光。我本是想寻个阴凉处歇脚,却叫一家铺面檐下挂着的物料绊住了脚步——那是几幅五彩斑斓的织锦,随风飘扬,活脱脱像一群展翅的凤凰。店主是个50来岁的壮家阿姐,她指节处结着厚厚的茧子,手指却出奇地灵巧,在织机的丝线间翻飞如蝶。见我盯着壮锦出神,她便停住织机上的活计,迎了上来:“小伙子,看得懂这花纹不?这是祖辈传下来的故事哩。”
我凑近了瞧,那些交织的丝线里果然藏着玄机。靛蓝的底子上,金黄的纹路时而盘曲如蛇,时而舒展似云,间或冒出几朵朱红的花苞……阿姐的指尖点着图案:“这是几何纹,形似山川河流;这是凤凰花纹,如凤凰展翅;这是万寿纹,祈愿福寿延年……”
我听得出神,顺势就坐上吱呀作响的竹凳。阿姐双脚踩着踏板,手臂张开又合拢,像在拥抱整架织机。那些五彩丝线在她手中变成会流动的溪水,顺着竹筘的缝隙缓缓流淌。最神奇的是她根本不用看图样,所有的花纹都刻在脑子里。阿姐从织机底下摸出个铁皮盒子,里头装着各色丝线和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纸页上画着密密麻麻的图案。“这是我自创的新花样,有桂林山水,还有铜鼓上的纹路……”阿姐说。
这真是指尖上的美丽山河,这样的非遗值得代代相传。
韦康亮(广西来宾市)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02日07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