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管理员8 发表于 2025-7-30 22:49

“湘品入非,非品入湘”:中非双向贸易新生态

当前,中非经贸合作正进入“双向奔赴”的新阶段。从工程设备“走出去”,到咖啡、鲜花等特色产品“走进来”,中非贸易结构日益多元,合作深度持续拓展。作为中非贸易互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湖南通过构建完整的贸易平台、供应链通道与在非本地网络,打通了中非之间“商品、服务、文化、品牌”的双向流通体系。从“湘品入非”的产业集群出海,到“非品入湘”的消费生态培育,湖南正用一条通达南北半球的经贸通路,为中非共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湘品入非”:产业集群扬帆出海
走进非洲大陆,“湖南制造”的身影随处可见。三一集团的起重机、挖掘机等在非销售额累计超200亿元;中联重科的农机产品2024年在非业绩翻番;2024年,湖南吉利对非整车出口突破3亿元……这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是“湖南制造”正成为支撑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在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下,湖南省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径,扩大对非贸易,对非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7月22日,长沙海关在2025年上半年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湖南省对非贸易额达837.9亿元,贸易覆盖非洲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30/c975c55d-8c5d-4a15-84e0-e0aa7ee9e67d.JPG?id=72e414f5-8549-44af-9b9b-6bbdd9dca553
5月15日,非洲驻华使节代表团参观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人民日报海外网观察到,中非经贸博览会正为中非携手走向现代化进程注入澎湃动力。在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尼日利亚TopSpot Global公司负责人特尔采加·提翁对金峰机械产品产生浓厚兴趣,会后立即前往湖南双峰县考察,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津巴布韦智库南部非洲研究与文献中心执行主任穆内齐·马达库凡巴指出,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贸易额显著增长,非洲国家借助中非经贸博览会这一平台,进一步深化贸易合作,推动本国工业化进程。
中非经贸博览会也引起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坦桑尼亚《每日新闻》盛赞中非经贸博览会为商业对接、知识交流和投资促进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平台。《非洲新闻》网站则评价此次博览会彰显了中国致力于与非洲深化联系的坚定承诺。
“非品入湘”:培育消费新生态
肯尼亚干海参、马达加斯加羊肉、乌干达野生鲈鱼干鱼鳔……如今的湖南百姓,不出国门就能采购到琳琅满目的非洲特色农食产品。这份“家门口的非洲风情”得益于多重政策利好的持续释放。
在中国对33个非洲国家实施100%零关税政策、畅通非洲农食产品输华“绿色通道”举措等多重利好下,非洲优质好物正加速入湘。长沙海关7月22日表示,今年上半年,湖南对非进出口289.9亿元,同比增长7.6%,对非贸易规模居中西部第一。其中,农产品进口表现尤为亮眼:上半年自非洲进口农产品1.6亿元,进口水产品同比增长127%,进口芝麻、咖啡、干辣椒分别增长62.2%、197.8%、499.4%,“舌尖上的非洲”加速走进湖南家庭。马达加斯加经济学家、国际问题专家拉本贾·克劳迪奥表示,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推行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为推动非洲融入全球价值链发挥重要作用。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30/32e4780d-5c93-41d7-95d9-ba43f0ff464f.jpg?id=93311604-ed3f-4f07-8ba9-1de4981ca4d7
6月11日,海关人员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中青大冷仓库查验运抵的卢旺达干辣椒。它们即将被运至湖南,经加工后成为制作火锅底料的食材。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为积极实施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深化中非电商合作,拓展对非“丝路电商”,湖南省在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创新举办了非洲好物网购季专题活动。活动以“‘湘’遇‘非’凡好物”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让非洲好物走进千家万户。从驻华大使走进直播间云端带货到网红商圈“快闪店”沉浸式体验,从联合7-11等连锁商超设立非洲好物专区到搭建非洲好物馆集中展示,湖南省通过多样化形式助力非洲国家特色产品对接国内市场。
非洲参展商表示,博览会为他们提供了展示当地特色产品的平台,他们对成果充满信心。南非参展商图拉·辛迪激动地说:“我们带来的产品展现了非洲独特的色彩与魅力,期待通过博览会达成更多合作。”
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蓬勃发展
在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引领下,中非共同努力,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呈现蓬勃发展势头。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签约项目176个、金额113.9亿美元,较上一届,项目数量增长45.8%、项目金额增长10.6%,彰显出中非合作的巨大潜力。
随着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湖南,一系列配套支持体系加速成型。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等一批对非合作机构,中非经贸促进创新示范园、中非经贸总部大厦等一批对非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如今,湖南利用博览会举办契机,推动省内14个市州与2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对口合作机制,全省对非经贸合作的氛围不断浓厚。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30/8ba697b5-d29b-42e2-b62b-8ff47f4722fe.JPG?id=d02dfdbc-8f55-4c7d-9797-ea2fd1e0099c
2024年6月20日,第1000趟“湘粤非”陆海联运国际班列准备从株洲中车物流园出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湖南长沙至肯尼亚内罗毕的客运航线、湘粤非铁海联运等人员往来和贸易通道相继打通;马拉维驻长沙总领事馆、坦桑尼亚工商农业商会、肯尼亚工业与商业联合会、博茨瓦纳商业协会等相继落户……这些基建设施和联通纽带正架起一座座中非合作的坚实桥梁,为“湘非”经贸往来注入持久活力。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会长徐湘平表示,从产业链共建到公共卫生援助和绿色能源合作,湖南正不断深化与非洲国家的互利合作,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为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湖湘力量。(海外网 钟薇依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湘品入非,非品入湘”:中非双向贸易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