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管理员8 发表于 2025-7-20 15:30

“乘数效应”打造10万亿市场 海洋经济成中国经济增长“蓝色引擎”

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劈波斩浪,一季度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领跑国民经济。今年两会“深海科技”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本月举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海洋经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0/b1817844-5853-4e3b-9f3e-4b5f2d391060.png
在我国南海海域1500米的海床之下,我国首个超深水自营大气田——“深海一号”开足马力,每年稳定输出超过4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达到了设计的最高产能。通过海底管道天然气跨越数百公里,抵达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的工业以及民生用户,并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
与此同时,“深海一号”大气田两期项目建设搭建起的生产设施集群和完整的技术体系,未来有望带动宝岛21-1等深水复杂油气藏的经济高效开发,进一步提高海洋油气对国内能源供给的支持保障力度。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0/94bf0439-39f8-46d1-8301-65543effd5ef.png
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 李达:我们就在制定相应的综合能源岛的方案,叫海洋的多种能源融合开发,还有比较好的风能资源,也有海上产出来的油气,它可以就地生产出化工产品,更加拉低了后续油气田开发的门槛。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0/deabb68f-c1c7-468e-bf19-5f86c1066a98.png
中海油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钻完井) 李中:近十年全球油气重大发现中,深水及超深水区域的贡献稳定在70%至80%,深海已成为全球油气增储上产的核心战场。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0/850a2824-88cf-4696-9532-bd8f4cf345e1.png
不仅是深海油气,海上风电的开发也在提速。在广东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建设现场,一座2.7万吨重的“钢铁巨人”——±500千伏海上换流站正“破浪而起”,作为我国首个海陆一体柔直输电项目,工程预计在2026年投产,每年可将60亿度海上风电,直送粤港澳大湾区。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0/a7e6e38f-fdd9-4685-83da-27d06a99d09a.png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基建部副总经理 孙强:相当于把变电站搬到了海上,首创“绿电拼车”模式,将4个海上风电项目发出的绿电汇集起来,就像在海底建起一条新能源“高速路”。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0/46c91c5d-ff08-4986-94f3-4373446a2f0d.png
阳江海上风电集群实现了从叶片研发、主机装配到运维服务的全链条生态。而随着8兆瓦以上大兆瓦机组、漂浮式风电等核心技术得到突破,中国海上风电正从“跟跑”转向“领跑”,带动高端轴承、海工装备等20多个细分领域产业升级。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0/9539544a-52ee-443f-bd8f-dceb891a3938.png
海上风电也正在为海洋牧场提供清洁能源。清晨的广州码头,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正准备启航,这艘总投资6亿元的“海上智慧牧场”,全长249.8米,规模相当于3.5个标准足球场,可年产8000吨三文鱼,年产值超5亿元。“苏海1号”创新性采用全电力驱动系统,续航里程达2万海里,实现了深远海可持续养殖。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0/026aa530-72eb-447f-8268-43bfc672912a.png
黄埔文冲船厂养殖工船总监造师 潘兵兵:有望提高国内三文鱼产量,降低国内三文鱼的价格,满足全国三文鱼消费市场。目前计划推广5艘,可形成年产量4万吨、280亿元的市场经济规模。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0/64aeaa9c-f8fd-49f6-ab4c-d914680de1d5.png
海洋是天然的牧场也可以是算力的工厂,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智算中心集群今年投入运行,它的核心设备“海底智算舱”完成下水,标志着我国“陆数海算”模式正式落地,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绿色高效的算力支撑,而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的核心优势就在于能大幅降低制冷能耗。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0/c7c5a9e4-4d97-4733-a61c-4d013eba53aa.png
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规划中心技术专家 陈明帆:放100个这种海底数据舱,比同样大小陆上数据中心每年能省差不多1.2亿度电。这种创新做法以后还能和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光伏,甚至海洋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0/5584362d-2803-4f96-85da-8254bae0d9a7.png
在距离数据中心不远的南海海域,我国首台作业时速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南鲛号”正进行着近海场景测试。装备攻克了稀软土海底作业难题,敷埋速度达1000米/小时,较传统作业速度提升近一倍,并且核心部件100%自主可控,突破了水下导航与海缆定位技术的瓶颈。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0/e6d7f6ab-6f1e-4a0a-8c9d-306ba2ce7aa4.png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输电所技术专家 汪政:机器人将为海底数据中心、跨洋通信系统等关键信息“动脉”敷设提供核心支撑,推动海洋开发半径向离岸18公里以外的深远海延伸。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0/451c4fac-7580-44dc-9efc-5b41851ec427.png
海上风电光伏和油气开发保障能源供应,海洋牧场升级食物供给,深海算力夯实数字底座,深海机器人完成通路搭建,全新的海域立体开发方案正在形成。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0/ff48be2b-864a-46fa-85b1-8c0eb5b8cf9f.png
海洋经济的澎湃动能,来自它贯穿一、二、三产业的独特基因。这种三产深度融合的“乘数效应”,使海洋成为产业协同的最佳试验场。国产邮轮的启航让装备制造加旅游模式成型,海上风电光伏和水产养殖加速融合,使海域利用率提升数倍。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10年间增长75.9%,海洋经济正从“物理叠加”的量变走向“化学反应”的质变,拓展出中国经济增长的“蓝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乘数效应”打造10万亿市场 海洋经济成中国经济增长“蓝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