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管理员8 发表于 2025-7-18 15:26

赛里木湖:见证“条条大路通中欧”(边城见闻)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8/4c20cb26-872f-40ca-be6a-35c830af2bd6.JPEG
一列中欧班列驶出阿拉山口口岸。
宋玉龙摄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8/d9a1fafa-a949-4c60-9581-48aceadd7c55.JPEG
“金色丝路”国际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为外籍司机介绍跨境运输便利服务。
刘丽娜摄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8/ffe12ee1-3231-473a-92f8-c40f66498ff6.JPEG
在阿拉山口海关大厅,旅客在排队办理入境手续。
张 栋摄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8/9f27bf01-72ff-45b8-b0b3-e1fab3ab26a9.JPEG
5月1日,阿拉山口市阿拉套街道友好社区举办书法文化交流活动,邀请50余名外籍友人参与。图为外籍友人与社区工作人员展示作品。
张 倩摄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8/6f8aab8c-c4c5-4f8e-af77-cc46a3cd39f4.JPEG
阿拉山口站编组场内中欧班列及其他货运列车正集结待出发。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委宣传部供图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8/2c08d1b6-ab22-4d46-8bcf-c641e82fd031.JPEG
图片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审图号为新S(2025)040号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8/749b0542-3c33-4de5-b111-c45cc7367246.JPEG
5月31日至6月4日,中国新疆第十七届环赛里木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暨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在博州举行。图为第五赛段一景。
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苏甫·艾尼摄
赛里木湖,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博乐市,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地。因为是大西洋暖湿气流向东最后眷顾的地方,这一镶嵌在高山和盆地之间蓝若宝石的美丽湖泊,被诗意地称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尽管大自然让西来暖流在这里止步,但贯通亚欧大陆的陆路运输“黄金通道”,如今却从这里起步。博州境内的阿拉山口,是共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是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枢纽。一列列奔驰的中欧(中亚)班列从这里前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以及波兰、德国等欧洲国家。
从澄净的赛里木湖到繁忙的阿拉山口口岸,一静一动见证万里丝路连古今、条条大路通中欧。
一湾湖水:四季皆美
今年已接待外国游客约2.1万人次
“云分电擘,山空月华。中有绿海,旁周素沙。奇峰倒影,幽草舒芽……”赛里木湖古称“净海”,200多年前,清代文学家洪亮吉途经此地,写下名篇《净海赞》。
赛里木湖,蒙古语称“赛里木淖尔”,意为“山脊梁上的湖”,湖面海拔2073米。关于赛里木湖,当地有3个“90”的说法:从博乐市区到赛里木湖距离约90公里、绕赛里木湖一圈约90公里、湖水平均水深约90米。赛里木湖面积达45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约210亿立方米,相当于1500个西湖的蓄水量。
山脊梁上的赛里木湖,水从哪里来?除了高山地堑地质条件,气候是重要成因。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旅游发展管理局副局长余亭向记者介绍,赛里木湖位于天山山脉和伊犁河谷盆地北缘。这里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大西洋暖湿气流自西向东,一路翻越大高加索山脉、西伯利亚平原,直抵伊犁河谷。水汽被天山北坡拦住去路,便在赛里木湖上空的徘徊往复中形成降水,落入高山湖盆,成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赛里木湖春夏来得晚。记者探访赛里木湖时,正是春末夏初。极目远眺,雪山脚下的草甸里泛起一层层嫩绿。黄的金莲花、紫的鸢尾花从中倾泻而来。“再过不久,丁香、虞美人就会次第绽放。那时将是一番集高山、冰川、森林、草原、碧湖、花海于一域的美景。”余亭说。
赛里木湖的美,四季各有不同。秋季,金黄的草甸与清澈的湖水拼接,描绘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致。冬季,湖面冰封,阳光穿透冰层,折射出幽蓝的光,形成蓝冰。次年冰雪消融时,湖冰破裂,风起水动,湖水和冰块共同形成“半湖脂玉半湖蓝”的独特景观。在这里,万物都是色彩搭配的高手,四季都有绚丽的画卷。
风景如画的赛里木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不少外国游客心目中的打卡地。截至6月底,今年这里已接待外国游客约2.1万人次,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的游客人数占比位列前三。余亭介绍:“在互免签证政策推动下,来自周边国家的游客人数持续上升。为此,景区专门搭建了多语种在线购票平台,新增两台线下多语种售票机,方便外国游客购票、了解游览服务。”
一座边城:拔节生长
从只有两家单位到千万吨级的铁路国境站
当地人告诉记者,从博乐市区向东北方位行驶不到100公里,无需打开导航定位,只要看到沿街的一排排“歪脖树”,就是到了阿拉山口市。
阿拉山口位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从卫星地图上看,阿拉山口处在阿拉套山与巴尔鲁克山间的狭长“喇叭口”地带,西伯利亚向南的冷空气从这里长驱直入。一年之中,阿拉山口有将近一半时间刮着8级以上大风,因而称为“风都”。当地有民谚:“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
正因如此,在阿拉山口成立的第一家单位,是气象站。据记载,1956年,气象员刘英和郑文同骑着马从当时的博乐县来到阿拉山口,住地窝子,点柴油灯,喝苦碱水,用梭梭柴做饭取暖,靠马车运输仪器,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建起了气象站。1962年,十几名边防官兵带着一张地图、一顶帐篷、一口行军锅,从博乐县步行两天两夜来到阿拉山口,建起了边防站。
近40年里,这个边陲小城只有这两家单位,人烟稀少。直到1990年阿拉山口站兴建,铁路来了。同年,阿拉山口口岸也正式建立。1992年9月,铁路从阿拉山口站向西延伸,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多斯特克站接轨,一条东起连云港、经新疆穿越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正式诞生。
在阿拉山口站采访,记者见到了两代铁路人高宝路父女。高宝路1991年就来到了阿拉山口站。回忆起当年参与建站的情景,高宝路感慨道:“刚开始的站场比较简陋。随着进出口贸易量不断加大,车站从成立之初的7条股道,发展到现在的66条股道,最初过货量只有十几万吨,如今已成了千万吨级的铁路国境站。”
女儿高梦颖大学时学的是俄语专业,2015年毕业后考上了阿拉山口站的俄语翻译岗位。高梦颖说:“车站每天两次与哈方沟通接发车,还有每周例行沟通和不定期双方会面,确保接发车顺畅。从刚工作时的票据翻译,到现在能够做好接发车翻译,我在工作中能够不断成长,也亲身感受到中外交流越来越多。”
一个口岸:驰而不息
经此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线路达124条
2011年,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经阿拉山口出境。迄今,阿拉山口作为中国离欧洲最近的口岸,约四成中欧班列由此通行。截至目前,经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线路达124条。搭载200余种货物的一趟趟列车从这里出发:向东,辐射中国27个省区市;向西,通达哈萨克斯坦、德国、波兰、匈牙利等21国。
阿拉山口口岸12公里外,就是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多斯特克,在哈萨克语中意为“友谊”。
“2009年4月,我和20多名同事分到了货装车间国外班组,工作地就在多斯特克站,我们与哈方伙伴的合作很顺利。”阿拉山口站铁路员工于晖向记者讲述了一段经历,“多斯特克站冬天温度低、风雪大。2015年冬天,持续的暴风雪阻断了我们从宿舍到站场的路。当时哈方铁路部门负责人阿丽亚·玛拉朵夫娜得知情况后,迅速召集四五十名哈方人员和我们一起,用铁锹、推雪板清出了一条上下班的通道。当时正值国内春运,运输压力大,这确保了我们顺利完成任务。”
阿拉山口因铁路而生,却不仅仅只有铁路。
在口岸,一辆辆挂着外国牌照的货车从国门进进出出。验证、抬杆、扫描、放行……记者在海关卡口前掐表计算,一辆提前申报、手续齐全的外国货车入境,验证环节只需13秒。阿拉山口海关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11月,新疆首个“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在阿拉山口口岸运行。通过提前申报、集中查验和智能化识别,跨境公路货车通关时间由平均34.5小时压缩为平均5小时。
在证件核验大厅,记者遇到来自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的年轻货车司机努尔达吾列提。他从去年开始跑入境中国的线路。“这是我第八次来阿拉山口了。这里的口岸通关效率高,手续很便捷。卸货、装货之余,我会去夜市采购日常用品、品尝当地美食,我非常喜欢这里的大盘鸡。”努尔达吾列提说着,露出腼腆的笑。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宝尔江·苏丹杰力耶夫是阿拉山口江太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他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宝山”。“公司总部在白俄罗斯,主要业务就是为跨境货车司机提供服务保障。阿拉山口联通中欧,过货量大,2021年总部在这里成立了分公司,我就带着家人和孩子过来了。”宝山说,“在中国的工作生活很幸福,我的孩子现在上一年级了,她已经很好地融入这里了。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链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8.82万人,有少数民族35个,占36.6%。“博尔塔拉”在蒙古语中意为“青色的草原”。这里山水雄奇秀丽、自然风光旖旎,拥有“两湖三山”(赛里木湖、艾比湖,阿拉套山、别珍套山、科古尔琴山)独特地貌,艾比湖是我国西北重要生态屏障,赛里木湖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博州边境线长372公里,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这里是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中欧班列沿边陆路口岸重要节点,中哈输油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穿境而过。阿拉山口口岸是国家首批开设的集铁路、公路、管道运输为一体的重点一类口岸。2024年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7684列,同比增长15.8%,创历史新高。博州拥有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产业园、跨境电商综试区、边民互市贸易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二手车出口业务地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八大对外开放平台。(本报记者  车  斌)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8日 第 16 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赛里木湖:见证“条条大路通中欧”(边城见闻)